疥疮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年冬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诊疗方案指
TUhjnbcbe - 2021/7/23 16:02:00

今年是戊戌年,按照中医的规律,今年冬天会出现流行性感冒,今年流感与年的流感有所不同,所以每年卫计委发布的流感诊疗方案可能需要做一些调整才能运用。一直以来,中医都是按照西方医学的框架制定相关指南,共识,很少有自己独立的方案。不可否认,这样做存在着很大的合理性,但是对于一个中医医生来说,指南很难起到指南的效果,使用指南中所列方剂的概率也不是很高。在《年流行感冒诊疗方案》中,列举出了很多方剂,可以供我们使用。中医方案作为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确实让人觉得非常欣慰。

但是,年为木不及之年,司天在泉为少阴君火和邵阳相火,所以一年的气候都出现了很大的偏差,那就是温热太过;然而,年虽然也是火太过的年份,但是司天在泉是太阳寒水,太阴湿土,所以今年的流感的特色与往年相比,就有不一样的特色了。年的流感是纯温病,而年则是伤寒与温病的杂合体,所以年的连花清瘟胶囊可以起到很好的疗效,但是年冬季的流感估计就必须用到麻*汤、小青龙汤等辛温之药了。

根据这次流感的发病特色及气候条件,我们按照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将本次流感的特点加以分析,然后制定了一个仅供个人参考的诊疗方案,是非正式的指南,总体样式参照卫计委的诊疗方案,但理法方药按照中医经典内容产生。

一、概述

流行感冒是中医广义伤寒疾病的一种,具有非常大的流行性,后世也将流感叫做时疫,或者叫做瘟疫,根据其发病的特点也叫作温病。主要特点是,疾病发病从肺部开始,首先出现咽喉不适,声音沙哑,然后有一段时期出现恶寒,身体疼痛,乏力等症状,经过一定时期的传变,外邪入里化热,会出现晚上烦、口渴等现象。疾病发病较慢,但是交互感染,完全痊愈非常难,人群聚集区是传播流感的重要场所。

二、病原学

中医认为,流感的病原学是外在的六淫之邪,风寒湿热皆能成为流感的致病因子,而年的气候特点决定了流感的特色不是纯粹的伤寒,也不是纯粹的温病;六淫之邪为外在因素,而内在的肺部气虚,内有伏邪、脾胃运化失常为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

三、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传染源分两种,一种是已经发病的患者,有明显的感冒迹象,如发热、恶寒、咳嗽、气喘、身体疼痛等症状,一种是潜伏期,只有咽喉不适、鼻腔分泌少量粘液等症状;北方暖气供应,气候变暖,导致人体内温热之邪过甚,可以加剧流感的传播及发病。部分阴冷地区,因寒湿较甚亦可加剧疾病的发展,所以要求室内的温度、湿度要适当,不可太过。

(二)传播途径

中医认为感冒为外感,是人体与天地之气之间的不协调导致的阴阳不和,所以最重要的传播途径就是气候的大环境,流感的消失必然伴随着气候的异常消失,天地之气异常未消失,则流感传播途径仍然存在。

(三)易感人群

流感为温病的一种,所以内有伏邪是导致疾病的重要环节,在伏邪中,以脾胃内伤、湿热积中为重要表现。其中,脾胃内伤及积热大多会导致纳差、失眠等症状,如有失眠、纳差表现者,应作为重点防护对象。另外,有皮肤病、肺病者更为容易感冒。

至于有慢性疾病者,如糖尿病、肾病、肝胆疾病者,需注意感冒之后的表现,因长期以来积累的正气虚等条件,会出现外感邪气迅速入里,疾病急剧加重,最后威胁生命。

四、病因病机

流感一般是按照卫气营血辨证的思路,开始发病由于温邪上受,首先犯肺,出现肺部不适,咳嗽、咽喉不适等症状,治不得法则逆传心包,出现高热神昏谵语。正常传变途径则是由卫分证传气分证,出现壮热、心烦、失眠等症状。或从卫分证传入营分,出现舌质红,心烦,局部出现出血症状,如流鼻血。营分未解,则直接传入血分证,出血、高热、谵语、发班等症状出现。

年的流感不仅有温病的特点,还有伤寒的特色,疾病的病因病机不是简单温病规律,也表现出一定的伤寒疾病传变特点。感冒伊始,出现太阳病症,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紧,咳嗽等症状;太阳未解,日久传阳明,出现心烦、口渴,大便干燥,发热,失眠等症状;阳明未解,则出现少阳病症,如往来寒热,特别是晚上发热,燥热明显。如未能治愈,传入三阴,则难以挽救,出现四肢厥逆等少阴、厥阴证则危矣。

五、主要临床表现

1.咳嗽;流感咳嗽比较有特点,此次流感普遍表现为先出现声音沙哑,不能出声,随后出现咳嗽;

2.发热;开始发热有恶寒特点,稍后则出现身体疼痛,最后化热入里则出现心烦,夜里难眠;

3.皮肤;感染流感病*后,普遍容易出现皮肤变干燥,粗糙,特别是足跟少阴肾所主部位,皮肤干燥、粗糙异常;

4.腰疼,身痛;感冒后,即可出现腰酸疼,或遇湿冷气候,症状也变重。

5.痰,痰是判断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风寒型感冒的痰一般会是*绿色,纯*色则表现为热象明显,寒象明显则是稀白痰。

六、诊断

根据主要临床表现,结合舌苔、脉象方可正确诊断疾病。舌苔上,此次流感开始普遍出现薄白苔,稍后化热入里之后,则出现舌中两旁有微*苔,随着疾病深入,可出现黑苔。舌质淡白,或红,绛红,不同阶段的证型有不同的舌质特点。

脉象上,浮脉是判断流感的重要指针,但是随着疾病的发展,浮脉容易变成右脉大,左脉小的内伤脉。浮脉又分浮紧脉,主要出现在伤寒证较明显的证型中,浮滑脉,主要表现在温病证型中。

七、与其他感冒的鉴别

1、流感为时疫,是特点环境条件下产生的流行性感冒,与普通感冒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区别,普通感冒容易痊愈,不会传染。温病则可以出现互相感染,节气过了则慢慢消失,节气还在则始终难痊愈。

2、流感普遍伴随脾胃内伤特点,及肾不藏精特点。

八、辨证论治

1、风寒犯肺型

主症:咳嗽、怕冷、身体疼痛,口中津液足,不想喝水,无汗,气喘。舌质灰白、淡,舌苔白腻,脉左右皆浮紧。

建议方:小青龙汤。

麻*(去节)9克芍药9克细辛3克干姜3克甘草(炙)6克桂枝6克(去皮)五味子3克半夏9克(洗)

用法:上药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去上沫,纳诸药,煮取毫升,去滓,分两次温服。

若口渴,去半夏,加栝楼根9克;微利,去麻*,加荛花(熬令赤色)5克;噎者,去麻*,加附子(炮)1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加茯苓12克;若喘,去麻*,加杏仁(去皮、尖)9克。

服用到口渴,即停药。

方解:方中麻*、桂枝解表发汗,宜肺平喘;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半夏燥湿化痰;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五味子敛肺止咳,并防诸药温散太过而耗散肺气;炙甘草缓和药性,益气和中。合用而成解表化饮,止咳平喘之剂。本方重在治胃中停饮,形寒饮冷则伤肺,今年冬季太阳寒水为主气,太阴湿土为客气,寒湿之气盛行,故而感冒而有风寒型。

2、热*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舌质红,苔*或腻,脉滑数。

建议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炙麻*5g杏仁10g生石膏(先煎)35g生甘草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毫升,每次口服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毫升。

服用至大便溏泄,即停用。

方解:本方出自《伤寒论》,原治太阳病,发汗未愈,风寒入里化热,“汗出而喘”者。后世用于风寒化热,或风热犯肺,以及内热外寒,但见肺中热盛,身热喘咳,口渴脉数,无论有汗、无汗,便以本方加减治疗,都能获效。对于麻疹已透或未透而出现身热烦渴,咳嗽气粗而喘,属疹*内陷,肺热炽盛者,亦可加味用之。风热袭表,表邪不解而入里,或风寒之邪郁而化热入里,邪热充斥风外,故身热不解、汗出、口渴、苔*、脉数;热壅于肺,肺失宣降,故咳逆气急,甚则鼻煽。若表邪未尽,可在卫气被郁,毛窍闭塞而无汗;苔薄*,脉浮亦是表证未尽之征。

《医宗金鉴·删补名医方论》柯琴:“石膏为清火之重剂,青龙、白虎皆赖以建功,然用之不当,适足以招祸。故青龙以无汗烦躁,得姜桂以宣卫外之阳也;白虎以有汗烦渴,须粳米以存胃中津液也。此但热无寒,故不用姜桂,喘不在胃而在肺,故于麻*汤去桂枝之监制,取麻*之开,杏仁之降,甘草之和,倍石膏之大寒,除内外之实热,斯溱溱汗出,而内外之烦热与喘悉除矣。”

年中运为火太过,而冬季主运为水不及,木不及,内有热而外感寒邪,故而用麻*发表,石膏清热,杏仁润肺,为流感咳嗽而内有伏邪之要药。

3、脾胃内伤型感冒

主症:发烧、咳嗽、服用前两方无效,或者感冒日久,超过五天。纳差,无力,舌质淡红,苔薄白,或带*苔,脉右脉大于左脉。

建议方:人参败*加*芪汤

柴胡(去苗)甘草(烂)桔梗人参(去芦)芎藭茯苓(去皮)枳壳(去瓤,麸炒)前胡(去苗,洗)羌活(去苗)独活(去苗)各10克生*芪20克

煎服法:以上11味药,每剂煎成毫升,每次服用毫升,一日三次。

方解:方中羌活、独活善祛一身风湿之邪。解表止痛;柴胡、薄荷、川芎疏散风邪,助羌、独解表疏风。前胡、桔梗、枳壳、茯苓理气化湿祛痰;人参益气扶正;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在表散药中配用人参、*芪一味扶正祛邪,为治疗流感之正法,可鼓邪从汗而解。正如吴昆所说:"培其正气,败其邪气,故日败*"。《成方便读》认为:治感受时邪,憎寒壮热,及伤寒、伤风、伤湿,疫疠瘴疟,并痢疾初起,表未解者,悉可用之。凡时邪疫疠,皆天地异气所钟,必乘人之虚者而袭之。故方中必先以人参为补正却邪地步。然后羌活走表,以散游邪;独活行里,以宣伏邪。柴胡、桔梗,散热升清,枳壳、前胡,消痰降气。川芎芳香,以行血中之气;茯苓淡渗,以利气中之湿。甘草协和各药,使之不争;生姜辟秽祛邪,令其无滞。于是各建其长,以收全功,皆赖人参之大力,驾驭其间耳。至于治痢用此者,此喻氏逆流挽舟之法,以邪从表而陷里,仍使里而出表也。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认为“初起有表证,令人寒热往来,宜服荆防败*散”类赅之。本方所解之*,一是荆芥、防风、清火、独活、薄荷疏散风*对应风*证,二是茯苓合荆、防、羌、独祛风胜湿利浊对应湿*证,三是川芎合荆、防、羌、独活血疏风对应血分瘀*证,四是柴胡合薄荷、枳壳、桔梗、川芎疏肝理气散郁对应气机郁滞证,无是前胡、桔梗、枳壳理气化痰对应痰郁证。

流感日久,正邪交争,邪气不减,正气减弱,故而以人参败*散为底方,加*芪为君药,脾胃内虚则补脾胃,故而人参败*散之治流感,不仅为治流感之方,亦为预防之方,凡出现皮肤粗糙者皆可服用此方加以预防。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在运用人参败*散治疗外科疾病方面的记载是对其以前医家的系统性总结,涉及病证进一步扩展,包括侵脑疽、侵脑疽、耳根*、面发*、发颐、时*、脑疽、偏脑疽、鱼尾*、上中下发背、眼丹、牙痈、喉闭、甘疽、脾发疽、肩中疽、干疽、过肩疽、髎疽、肩风*、肘痈、腕痈、臂痈、便*、肾囊痈、上马痈、下马痈、穿踝疽、流注、结核、赤白游风、疥疮、暑令疡*小疖等三十三种,且治疗更加系统化,初起有表证,令人寒热往来,宜服荆防败*散,有里证者、疮势已成等则用它法,均附有详细论述及方剂。

本方为流感使用频率最高方,也是可以持续使用之方。

4.感冒预防法

主要适合人群,脾胃虚弱者,主要出现大便稀溏、纳差,睡眠较少,无力等症状。

建议方剂:补中益气汤加减

*耆甘草(炙)各15克人参(去芦)9克当归身6克(酒焙干或晒干)橘皮(不去白)9克升麻9克柴胡9克白术9克苏叶10克

若平时纳可,体内热象明显,大便干燥、失眠阴虚症状明显,可与知柏地*丸同时服用。

煎服法:上药哎咀(打碎),都作一服。用水毫升,煎至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方解:方中*耆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君;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益脾胃为臣;陈皮调理气机,当归补血和营为佐;升麻、柴胡协同参、耆升举清阳为使。综合全方,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脱、下垂之证自复其位。再加苏叶,稍可解表,而外感之邪无从得入。

九、注意事项

流感为自限性疾病,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杀伤力,主要的是因流感引起的其他脏腑的衰竭导致生命危险,故而治疗疾病过程中要始终

1
查看完整版本: 年冬季流行性感冒中医药诊疗方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