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开始。今天讲周尔均、邓在*夫妇对总理的回忆。
前些天,电视台里有文艺节目,向经典致敬,致敬人物就是邓在*
周尔均,是周总理的侄子。他和总理的关系是怎么样的呢?
(波罗:总理侄子太多了)
周光勋-周骏昂-周贻康-周恩霔-周尔均
周光勋-周骏龙-周贻能-周恩来
周恩来和周尔均的叔侄关系往上捯,直到总理的曾祖父是同一个人(周光勋)。
有人要说了,这么远的关系,还算哪门子亲戚啊?现在这样的关系,早不来往了。
(群播音员大海:确实不是很近)
那是不是因为总理当了大官,家族的人千方百计地攀附呢?也不是。
过去有句话,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句话本身有它一定的渊源。
过去同一个爷爷是一家,堂兄弟不分家。一家人很难独立生存,遇到困难是互相提携。
比如你读书没有钱,靠着伯伯、叔叔资助,那么你就欠他们一份情。如果你长大了发迹了,伯伯叔叔家的孩子生活困难,你是不是要去照顾他们?
(群播音员大海:肯定的。树高不忘根)
(海棠情深_家林:我们这边也是,不出五门就还是一家人)
当然关系有远近,指头伸出来不一般齐,有的关系淡漠些,有的热心些,有的势力些,但家族人要互相帮,总的原则是这样。
(波罗:贻康也帮过年轻时的总理)
同样帮,有的是不违反原则,有的则是不平等地开后门。
六伯父就是属于比较势利的,不大肯帮,总理搞学生运动后,他还写信给绍兴老家,说周恩来是不肖子孙。
当然,总理解放后还是照顾六伯父,本着“嫌而不弃”的原则。六伯父专题讲过,不展开了。
周尔均的爷爷周贻康,是总理的二伯父,在总理旅欧求学时资助过。
(波罗:六伯父教子无方)
周尔均的父亲周恩霔,有过两次婚姻。第一次婚姻,夫人姓蔡,生下周尔鎏后不久去世。第二次婚姻,夫人马舜宜,生下周尔均、周尔美。
周恩霔和马舜宜后来离异,主要原因据说是马舜宜的父亲在共产*的土改中,被斗争,马舜宜要求周恩来出面帮忙,周恩来予以拒绝。
马舜宜后来带女儿周尔美出走海外,在台湾登报,以周恩来前弟媳的身份公开声讨周恩来、周恩霔的“罪行”。
周尔均是年生人,他第一次见七伯、七妈是在上海,时间是年的夏天。
尔均那个时候在江苏高邮初中毕业以后,因为没钱升学读书,听说七伯周恩来到了南京、上海与国民*谈判,就和哥哥(尔鎏)就找他们来了。
见面是在上海马思南路号“周公馆”,马思南路现在改称思南路,门口挂着的牌子还是当年的牌子,英文是“周恩来将*公馆”,实际上是中共代表团上海办事处。
到那里后,是陈家康同志接待的,问了情况以后,他通报给七伯、七妈,他俩很快就从楼上下来。
七伯、七妈见到两个孩子非常高兴,也十分关心,详细地询问这些年来的情况。
由于经济困难,尔鎏尔均一路从苏北走路、坐船过来,缺吃少穿,脸上还长了疮。
七妈很疼爱地说,你们受苦了。她拿来药膏亲自给尔均涂上没两天就好了。
你们得过疥疮吗?应该主要是不卫生引起的,共用毛巾、被子等很容易传染。我小时候回苏北老家也“有幸”得过疥疮,全身皮肤痒得不行,后来是涂了好几天硫磺膏才好。
邓大姐给尔均涂药膏的事,大姐自己在四十多年后还记得:“那个药叫‘如意膏’,效果很好,是进口的,现在没有了。看来,这样的药还得进口一点。”
(波罗:也给国镇用过)
国镇是六伯父的曾孙了。
七伯、七妈把尔均他们带到他俩的卧室,关心地问孩子们是做什么来了,下一步有什么打算?
孩子们说想升学上高中,也想跟着你们干革命,希望能到延安去。
七伯、七妈说,这个事情要好好商量一下、考虑一下再定。
当时,两个孩子是临时寄居在上海的舅舅家。住在施高塔路,现在叫山阴路,在虹口那儿。
(波罗:他好像更喜欢老大周尔鎏一点。因为小时候抱过,也像他。我觉得老大长得很像他)
顾顺章叛变那阵子,周恩来夫妇就临时住在周尔鎏家里,现在那里树了纪念地的铭牌。
一天,七伯和七妈专门到尔均舅舅家来看孩子,是坐了车去的。
周尔均回忆说:那时看到的七伯、七妈显得特别年轻,七伯穿的是西服,七妈穿得也漂亮,上襟还佩了一朵花。
尔均说:“七伯、七妈,你俩看起来好精神,真漂亮。”
七妈说:“你们不懂得,我们在这儿需要这样的穿着,便于在敌人的心脏里边活动、减少敌人的注意,也可以给你们舅舅家里减少麻烦。我们在延安住的是窑洞,穿的是土布衣服,跟这儿根本是两种情况。”
针对周尔均提的去延安的要求,邓大姐专门与他谈了一次话。
七妈说,我和你们七伯一起商量过了,你们还是就地升学为好。我们与国民*谈判的形势很不乐观,内战随时可能打起来,也想过带你们去延安,恐怕有困难。你们还是留下好好读书,长知识,以后会有机会参加革命的。
七伯说,要相信黑暗毕竟是暂时的,你们年轻,前途是光明的。
留下了钱和旧衣服给两个孩子,每人分了一点。
七伯、七妈还嘱咐,这里周围有不少国民*的特务在监视,好在你们年纪还小,但也要提高警惕,特地交代了一些注意摆脱特务盯梢的办法。
周尔均按两位老人家的意思留在上海念书,一直到高中毕业,后来于年6月参*到了二野部队。
周尔均曾经想过,当时如果能和七伯、七妈一起到延安去,早3年参加革命,对自己的成长会更有利。
但回过头来看,还是七伯、七妈对这件事考虑得更周到,更着眼于长远。
有一次,周尔均和邓在*去西花厅看望伯伯、伯母,正好遇到孙维世和金山,一起聊天。
七妈就说,今天不留你们吃饭了,我请客,在*和尔均当主人,跟维世和金山到西单的四川饭店一起吃顿饭。中间,孙维世很有感慨地说:你们在上海都到了伯伯、伯母身边了,他俩没有把你们带去延安。而我们这些烈士的子女,爸爸、妈妈都是千方百计找到了我们,不但设法把我们送到延安,有些还送到苏联去学习,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周恩来对亲属不是一般的严。毛主席把儿子送上前线。周总理如果有儿子会怎样?不用猜,周总理肯定也会把儿子送上前线。
周恩来曾说:我是全国人民的总理,不是周家的总理。
对于家族中曾经有人给于他的帮助,他并不薄情寡义,他也会帮助。但是不会因私废公,他是从自己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给这个,给那个。
总理对亲属十分严格,在*治上更是关怀爱护。
对于特权、沾光思想,他是深恶痛绝的。
曾有个侄子提出和总理合影留作纪念,他说:干什么?拿照片去炫耀吗?
总理多次讲八旗子弟的教训。历史上晚清的八旗子弟,由于享受各种特权,生活优渥,游手好闲,一个个都败落了,最终导致满清王朝也垮掉了。
周尔均入*的当天,写信向两位长辈汇报。大姐回信说:“知道你已经加入共产*,至为兴奋!”同时谆谆教育:“今后你必须加强*性的锻炼,克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不断地为着*员的八条标准而努力,不要辜负了光荣的共产*员的称号,争取如期转为正式*员;你必须注意密切地联系群众,关心群众,向群众学习,从而你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你自知应不骄不馁,但必须从思想上、行动上不断地实践为要。”
周尔均的妻子邓在*在中央电视台担任导演工作,常常得到总理和大姐的鼓励。
大家是不是记得,有一年春节联欢晚会,零点过后,邓妈妈出现在电视画面上,向全国人民祝贺新春佳节?
(波罗:年,那一年就是邓在*导演的吧.那年邓大姐84岁了)
(云起:哪一年?)
那一年,是年,正是邓在*担纲任总导演。
(菊兮:这也算是“近水楼台”了)
(波罗:邓颖超不是一般人意义上的心胸宽广。她那身体居然活到88)
我想,是邓在*动用的一次特权吧?那时,邓颖超还担任着全国*协主席的职务。
(波罗:别人请不动,想都不敢想)
说到西花厅修房子的事,估计已经说滥了,大家都了解。不过这次说的是这件事的另一个侧面。
总理看到房子修得超过他的想象,没有进屋,也不回家住,临时住在钓鱼台去了。陈老总去劝也不管用。
周尔均去钓鱼台看总理,对总理说:您平时教育我们要爱护国家财产,西花厅这个房子实在是相当的破旧了,这是历史文物,这样一种维护,也是保护国家财产,从这个意义上也没有什么大错,伯伯您就不要再生气了。
总理严肃地说:你说的话也有一定的道理。我并不是反对做简单的维修,问题是现在修得过了些,你要懂得,我是这个国家的总理,如果我带头这样做,下面就会跟着干,还有副总理,还有部长,再一级一级地这样下去,就不知道会造成什么样的严重后果。西花厅这样的房子我看就很好了嘛!现在我们国家还穷嘛!还有很多群众没有房子住哪。
总理问尔均:你看过杜甫的那首诗吗,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见尔均点头,总理追问:记不记得内容?
尔均回忆了一下,强调了最后那两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总理说,是啊!你看一下杜甫这首诗,就会明白我为什么这样生气了。
据我看到的资料,我综合判断,修房子的事,大姐是知道的。但总理发这么大的脾气,秘书何谦都顶下来了,没有再牵连更多的人。
(波罗:没有批评大姐吗?大姐在家不在家?)
大姐在家。
(波罗:总理肯定明白的。再往下追究就追究到老婆身上了)
修房子这样的事情,秘书何谦不向大姐报告,敢自己做主吗?
(波罗:对呀)
总理为此自己在国务院会议上主动作自我检讨,说房子修得太好了,引得大家以为修成什么豪华宫殿了,纷纷来参观,看后大为惊讶:就这些算修得好?
总理这样做,就是防止上行下效。
(波罗:不知道大姐心里啥感想)
(西花海棠倾之我心:总理做什么都是以身作则)
西花厅后来未再大修过,直到唐山地震后才按抗震要求进行了必要的维护。
(菊兮:“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防微杜渐方面,总理真是时时刻刻注意)
邓在*因为和周尔均结婚,也就和总理有了亲属关系,是总理的侄媳妇。
但邓在*也很直到避嫌,除了电视台的几个领导,一般同事不知道她和总理的这层关系。
记得当时总理问邓在*家里是什么成分。邓在*不懂什么叫成分,说别人叫他爸“大爷”,然后填表的人说,当大爷,肯定是地主。邓在*说“嗯”。
(伍豪恩来-Lahm“大爷”其实就是一种尊称)
(西花海棠倾之我心:说成了“地主”)
这个身份,由于尔均的信任,他们的婚姻没有受到影响。但是,入*问题却长期没有解决。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搞清楚了,邓在*说自己“枯坐良久”
(波罗:发现老周家的男人都很会找老婆。老周家的女孩子也一样,找得爱人都不错)
周尔均和邓在*,共4个孩子,前三个是女儿周萌、周蕾、周苓,最后一个儿子叫周强。最大的女儿周萌是年生,最小的儿子周强是年生。
年《百年恩来》主要是周尔均、邓在*负责搞的,子女在电视片拍摄中都担当一定的工作。
(波罗:拍这个,把家里钱花不少吧)
邓在*在公开场合和总理打照面,但不能说话,当成一般的工作人员看到总理一样略过。
邓在*事后到西花厅,向总理说起此事:伯伯会不会感到我这样做不礼貌?总理说:你做得对。就应该这样做。今天以周尔均、邓在*的一张合影收尾。
时间:年。地点:西花厅海棠树下。照片拍摄人是邓颖超。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