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你什么出身,就是什么命
TUhjnbcbe - 2020/11/19 1:17:00

回复送你一张专属祝福卡片

有书一苇渡航·主播

阿成

有书君说

俗话说:兄弟同心,其利断金。

袁氏家族本应是最有实力成就一段霸业的。

最后却因兄弟不和,落得身死国灭。

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袁绍、袁术两兄弟不和的呢?

我们一起来看。

同室操戈,相煎何急

建安八年初,镇南将*、成武侯,荆州牧刘表病危。荆州表面一派和平,其实暗流汹涌,围绕着他身后的夺位之争,也达到了白热化阶段。大儿子刘琦一直不受父亲宠爱,也没有当地宗族势力的支持,势单力孤。而小儿子刘琮背后是强大的整个荆州蔡氏,在刘表宠妻蔡氏的支持下是势在必得。大儿子刘琦想要探望父亲,刘表手下蔡瑁唯恐刘琦前来争夺刘表之位,于是把刘琦挡在了门外,不能相见。刘琦无奈哭着离开,没能见到父亲临终最后一面。刘表一死,蔡瑁等人便扶植刘琮继承大位。刘琦回来给父亲奔丧,弟弟把侯印赐给哥哥,刘琦愤怒地把侯印摔在地上。在葬礼上兄弟二人剑拔弩张,最终刘琦被赶出荆州,兄弟二人正式决裂。此时曹操虎视眈眈,觊觎荆州,大兵压境,刘琮被蔡瑁等人胁迫。以坐拥父亲30万大*,荆州八郡的坚实基业,却束手就擒,投降曹操,一世英雄霸业,一朝拱手送人。曹操接受刘琮投降后封他为青州刺史,然后却在刘琮和其母蔡夫人前往青州的路上,杀掉了他们。哥哥刘琦眼看父亲的一生基业落到别人的手里,自己无能为力,只能寄身于刘备集团,日渐沉迷,郁郁而死。三国时期,父亲尸骨未寒,兄弟反目为仇,最后身死国灭的,除了刘表的两个儿子,为祸更为惨烈的当属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建安七年,一代枭雄袁绍,中道崩殂,撒手人寰,他留下偌大的基业,也留下了巨大的纷争。占据青州的大儿子袁谭发现弟弟袁尚继承了家业,嫌隙顿起。两人剑拔弩张,正准备找准机会扳倒对方的时候,曹操亲率大*横渡*河杀气腾腾而来,这时距袁绍去世不足一百天。曹操的谋士郭嘉料定貌合神离的袁氏兄弟,一旦没有外部压力,必定同室操戈,他劝曹操伺机趁火打劫。不出所料,袁尚、袁谭二人先是在邺城郊外开战,势单力薄的袁谭一交手,就被弟弟打了个落花流水。被打得六神无主的袁谭,这时候听从他的帮手郭图的建议,做出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决定:到仇敌曹操那里去求救。曹操大喜过望,直接攻击袁尚的邺城老窝。袁尚顾不得置他哥哥袁谭于死地,急忙撤兵回守。曹操审时度势,为了彻底分化袁氏兄弟,就与袁谭结成儿女亲家。袁尚再攻袁谭,这一回曹操迅速率兵攻打袁尚,袁尚抛家别业,狼狈奔逃。在曹操攻打袁尚的几个月里,袁谭却发动了对“亲家”曹操的战争,曹操打败袁谭,袁谭在败逃途中,被他的部下杀了头。建安十二年袁尚、袁熙又惶惶然逃奔辽东,投靠公孙康。公孙康慑于曹操*威,诱斩袁尚、袁熙,把他们的头颅送到曹操*营。至此,冀州、青州,幽州、并州河北全境被曹操占领,袁氏一败涂地。从袁绍咽气,到袁尚、袁熙人头落地,中间不过短短5年。俗话说:兄弟一心,其利断金。刘袁两家都是在父亲刚刚死去就迫不及待地上演同室操戈的大戏,最终给外人可乘之机,其后果惊人的相似,那就是国灭身死。

万事皆有因果,其实祸根早在刘表和袁绍在世时就已经种下,那就是父亲对小儿子异乎寻常的偏爱,最终祸起萧墙。

倾斜的父爱袁绍和刘表一生征战沙场,机谋权诈,杀人无算,却不约而同地把最柔软的一面毫无保留地给了自己的幼子。相传袁绍和刘表美姿容,幼子可爱英俊的相貌,让父爱的天平一再倾斜,这看似荒唐的理由居然同时发生在一世英明的袁绍和刘表身上。袁绍无底线溺爱袁尚。有一次曹操讨伐刘备时,谋士田丰建议袁绍趁机偷袭许都,袁绍因为袁尚得了疥疮,无心*务,竟然拒绝了田丰的意见。田丰当场以杖击地:“苍天啊!为了一个孩儿放弃良机!”其实袁绍发自内心地也不认同废长立幼,但依然拒绝谋士建议,迟迟不确立继承人,导致人心涣散。为了给小儿子上位扫清障碍,先把袁谭过继给自己已经去世的大哥袁基;后又觉得把袁谭留在冀州大本营邺城,难免结交*羽与袁尚争权,还是放心不下。于是又想出让袁谭去远离邺城的青州做都督。袁绍重要谋士沮授对把袁谭外放青州刺史这一举措称之为:“此乃祸乱之始也”。袁绍的手下也因为主子的糊涂偏爱,纷纷站队,导致整个袁氏集团分为两派,内斗逐渐占了上风。激烈的内耗,削弱了整个袁氏集团的力量,最终给外人可乘之机。目睹袁氏兄弟惨剧的刘表,还曾经分别写信给袁尚和袁谭,批评说:你们的父亲被曹操打败、气死,你们不思考励精图治报仇雪恨,却干开了“忘先君之怨,弃至亲之好”的蠢事,不觉得羞耻吗?并建议他们重归于好,同心同德除掉曹操以后,再计议内部的曲直是非。这封信写的高瞻远瞩,深明大义。但这个道理刘表却不能运用到自己身上。刘表后妻蔡夫人,荆州大户之女,蔡瑁之妹。蔡夫人受宠于刘表,蔡夫人喜爱小儿子刘琮,便日夜给丈夫吹枕头风。本来还算公平的刘表,父爱的天平渐渐向小儿子倾斜。后来蔡夫人又把自己的侄女嫁给刘琮,进一步迫害长子刘琦,最终促成废长立幼。刘表在一片混沌中,也没有安排好,自己身后两个儿子长幼继承的问题,最终小儿子举州投降曹操。所以不管袁绍和刘表建立多大的功业,终究不过是个糊涂人。一个无原则的父亲,把对儿女的偏私之情凌驾于整个集团利益之上,赤裸裸的偏爱,也让身边人纷纷见风使舵。本来固若金汤的整体分崩离析,最终导致整个集团的倾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英雄袁谭在袁绍平定河北的过程中曾经屡建战功,却备受父亲的冷眼,被父亲发配外放做了青州都督。袁谭初到青州之时,所控地盘狭小,于是他北驱田楷,东攻孔融,终于占有整个青州,之后他便据守此地。袁谭素来宽厚,在青州很受百姓爱戴。袁谭把青州建成袁绍治下巩固的势力范围,自己也拥有了强大的嫡系武装力量。只可惜有韬略的袁谭陷入和弟弟无休止的争斗之中。假如没有兄弟相残,也许袁氏兄弟会做出超越父辈的功业也未可知。刘表的大儿子刘琦同样是个非常优秀的人才。当时刘琦的后母害怕刘琦得势,影响到刘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处处陷害,必欲除之而后快。刘琦感到岌岌可危,于是多次请教诸葛亮。但诸葛亮一直不肯为他出主意,因为诸葛亮身为刘备幕僚,又与刘表有亲戚关系,不便介入此事。聪明的刘琦便约诸葛亮到一座高楼上饮酒,等二人正坐下饮酒之时,刘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楼梯。诸葛亮见状,无可奈何,只得对刘琦说:

“申生在内而亡,重耳在外而安。”

刘琦马上领会了诸葛亮的意图,立即上表请求派往江夏,避开了后母,终于免遭祸患。这就是有名的“上屋抽梯”。“上屋抽梯”其实是《三十六计》中的第二十八计,是一种诱逼计。本意是说引他人登上高楼后,撤掉梯子,使其陷入困境。作为*事谋略,是指故意露出破绽,给对手提供方便,诱其深入,然后切断他增援策应的部队,令其陷入绝境,达到自己目的。颇具*事谋略的刘琦,他的聪明才智只能用在自保上。是父亲的偏爱,没有给他提供施展才华的场地。刘表最终错过了一个同样可能成就霸业的儿子。倒霉的袁谭和刘琦生在群雄逐鹿的乱世,还没有走上真正的战场就倒在了自己的家庭内斗之中。杜甫诗云: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作为长子,他们是何其悲哀。其实同样的问题也曾发生在曹操身上。当时曹植聪颖,尽得父亲垂爱,以致曹操一度想立曹植为太子,但又担心废长立幼引来祸患,所以征询谋士贾诩的意见。贾诩说:“我正在想袁绍和刘表废长立幼招致灾祸的事”,言外之意是:废长立幼,取乱之道也。最初曹丕在父亲眼里总是不及曹植聪明灵秀,而后来事实证明,曹丕文韬武略,文治武功综合实力远远超过了弟弟曹植。原因就在于曹操发现了自己的偏私,并及时纠错才避免了重蹈刘袁两家的覆辙,实现了权力的顺利交接,让整个曹氏集团坚不可摧,创立不世功业。及时纠错是一种责任,不仅是对自已负责,也是对家人负责,更是对国家负责。这是一位优秀的*治家,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父亲必不可少的品质。孟子云:人不患寡,患不均。偏爱一个孩子的家庭必然造成另一个孩子灵魂的卑微。袁谭,刘琦和曹丕同为父亲的嫡长子,结局命运却大不相同。刘琦和袁谭最大的不幸是遇到了刘表和袁绍这样的糊涂父亲。假使刘表、袁绍能像曹操一样对待孩子清明公正,也许整个三国的历史都要改写。然而历史不能假设,命运只给每个人一个机会,错过的将永远错过。我们所要做的事情,就是避免我们不敢想象的事情发生,努力促成我们憧憬的事情的发生。

??

记得拉至文末为有书君点赞哦!

《三国》之“名家教育”系列正在连载中

明天我们要讲的是

刘备与阿斗的故事

阿斗真的如小说中那般昏庸无能么

想知道更多三国精彩内幕

每天记得准时来收听呦

如果喜欢今天的故事

可以在文末给有书君点个“在看”噢

不让专栏飞走,请宠溺点赞!

点击,G亲子教育英语视频领回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你什么出身,就是什么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