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流通成本还得降
“两会”期间,民生仍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其中对农产品价格保持适度增长,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呼声颇高。同时,市民对粮价、菜价等不断上涨也有怨言。 两条看似有些矛盾的信息,在某一视角下归于一点:农产品流通成本高,中间环节多,是导致农民收入趋低、市民菜价趋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解开这个“结”,会有一举多得的效应。与过去大部分农产品近距离、小区域销售不同,全国市场一体化及各地特色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农产品远距离、跨区域运送比重大幅上升,流通成本也随之增加。如我省近年来以农民增收为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见到成效,寿阳就是在我省中南部无公害果菜经济区建设过程中,成为蔬菜生产大县的。寿阳去年蔬菜种植达40.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45%,蔬菜总产量87.95万吨,大部分销往南方一些城市。但由于农产品流通渠道尚缺乏全国统筹,从而加大了跨省流通成本。寿阳到上海约1000公里,一辆装载35吨蔬菜的运输车,公路运输单车费用1.03万元,沿途要交纳的过路费就达4000元之多。去年寿阳销往上海的蔬菜为3500万公斤,比上年减少1500万公斤。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调查表明,农产品远销的过路费负担异常沉重,农产品流通绿色通道其实并不真“绿”。四川省装运5吨萝卜前往广东,在本省的绿色通道虽可节省500多元,但出省后一路上要经过近40个收费站,交纳3000多元过路费。农产品绿色通道的属地管理,并没有如预期那样打破省际壁垒,降低跨省流通成本。再加上各省纳入绿色通道的农产品品种不同,沿途执法行为不规范,导致流通不畅,运输成本节节上升。据《中国商报》报道,仅蔬菜一项,我国城乡居民每年承担的过路费至少为142.72亿元。农产品产销中间环节偏多,对农产品收购价及销售价影响很大。据农业部对粮食、畜产品、蔬菜等产销环节跟踪调查,一些产品销售费用及隐性成本过高,抬高了最终零售价。如山东寿光西红柿收购价每公斤2.8元,到超市零售价为7.6元,上涨了1.7倍,其间有33个发生费用的项目。商务部统计,我国农产品销售价格中,流通成本占50%左右。中间成本的上升,一方面对农民增收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抬高了城市粮菜销售价格。全国统筹农产品流通渠道,打破省际壁垒,降低跨省流通成本,减少流通中间环节,既可以促进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又可以增加农民收入,降低城市农产品销价。《中国商报》曾对我国农产品流通模式的革新提出一些新思路。如“农户直供”模式使农产品产销双方直接见面,改变以往“农户、小贩、批发、收购、超市”的多层次流转方式,中间环节大大减少,产销双方成本降低,皆大欢喜。有的专家建议借鉴日本直卖所的经验,使农产品流通环节减少为“生产者、直卖所、消费者”,变销地出售为产地出售,并给予农民足够的定价权,以节省费用,提高收益。直卖所因掌握更多更宏观的市场信息,既可指导农民合理化种植,也可减少农产品盲目流动带来的损失。千方百计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可以有许多渠道。破除地域性、体制性壁垒,减少梗阻性、盘剥性中间环节,降低农产品远销成本,一样可以起到促进增收的作用。关键大概在于是不是做到了千方百计。 :王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