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产能过剩陷恶性循环 络版权价格将回落
2月1日,拟创业板上市的华录百纳()已经开始招股,另一家影视制作公司海润影视()也计划于2月14日在香港挂牌,两家都是内地电视剧制作龙头企业,分别计划融资6.31亿元、15.6亿港元。
除了已经上市的华谊兄弟()、华策影视(()等,慈文影视、小马奔腾、金英马等影视制作企业在为上市而努力,电视剧产业资本活跃程度空前高涨,这与国内将近80%的电视剧亏损或者不盈利的状况形成鲜明对比。
尚世影业制片人董浩宇介绍,去年电视剧产量近两万集,已经位居世界第一,约有75%亏损,10%左右几乎不盈利。娱乐产业研究机构艺恩咨询提供给本报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约有1.7万集电视剧生产,由于播出机构有限,每年电视台播出集数约6000~8000集,能够实现收益的约3000集,八成以上电视剧投资打了“水漂”。
影视公司此刻选择上市意欲何为,是“圈钱”还是“抢地盘”?
资本的豪赌
“投资5000万的《孙子大传》过了三年仍未进入电视台播放、《后宫甄嬛传》至今尚未能进入卫视播放渠道,还有很多电视剧根本就没能获得播放许可证,大量电视剧亏损,有的公司甚至因为一部剧亏损被拖垮。”一位资深影视产业研究人士告诉。
既然这么多电视剧不赚钱,为何还要生产?
艺恩咨询一位业务经理告诉,首先,电视剧行业不差钱。随着房地产不景气、股市低迷等因素影响,大量资本进入影视投资,尽管相当一部分是盲目投资,但是给电视剧制作带来了充足的资金。
其次,赌运气,尽管大量电视剧不赚钱,但还是有一部分电视剧能够卖出每部上亿元的天价,这也让一些投资者心怀侥幸,继续投资电视剧制作。如《我的团长我的团》曾经创造了联合购买单集超百万元的纪录,逾4000万元的首播价格已经被视为天价。而今,不少电视剧单集甚至达到200万。演员片酬也直线上涨。
最后,络视频市场增长迅速带来希望,目前我国民超过3亿,视频用户不断增加,络版权价格也空前上升,2005年至今已经翻了十番,一些络版权价格已经接近卫视购买价格,增幅令人惊叹。
不过,最主要还是大量资本的进入。首都广播制作业协会会长尤小刚用“虚火”来形容电视剧市场,各种热钱往里堆,数千家机构在生产,“却仅有屈指可数的播出机构,不过剩才怪”。而美国每年才生产3000集电视剧。
广电总局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超过4100家持有《制作许可证》的机构,这个数据还在不断上升。
资本的豪赌能否换回投资?当前大量电视剧亏损或许能说明一切。海润影视公司总裁赵智江曾向媒体感叹:“电视剧市场不缺钱,缺的是冷静头脑。”
“圈钱”还是“抢地盘”?
事实上,除了热钱盲目进入外,生产电视剧的另外两个理由都存在危机。
在业内人士看来,近年来,各大卫视收购电视剧价格一路高企的状况并不可持续。董浩宇介绍,现在很多卫视为了拼收视率,才不断抬高价格,等到形成五六家卫视独大的格局后,这种局面必将改变,到时候电视剧价格将回归理性。事实上,“目前已经有一部分卫视开始压低(收购)价格,极端的甚至把价格压低了一半。”艺恩咨询相关人士透露。
另一方面,络版权购买价格也将理性回落。董浩宇介绍,由于目前一些视频站竞争激烈,为了打压对手,不断抬高络版权价格,等到市场理性回落后,也将出现价格回调的趋势。而且目前络版权销售只占到电视剧销售比重的10%左右,比重并不大。
这也意味着,整个电视剧市场增长空间并不大。
董浩宇介绍,一些公司大量融资,是为了生产更优质的电视剧,抢夺播出渠道资源,打压其他对手。
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薛胜文认为:“国内电视剧制作公司在这个时候选择大批量上市的关键原因在于目前的电视剧制造公司资金充裕,已经开始迈入批量生产的资本时代,而深层次的原因仍然在于上市圈钱。目前大量从房地产等行业撤出的游资进入影视制作领域,电视剧产量过剩严重,此时电视剧公司大量上市并不合适。”因此,此刻上市圈钱意图似乎更加明显。
薛胜文还指出,我国电视剧产业除了产能过剩外,更重要的在于电视剧的质量普遍不高,很多剧本在没有做任何市场调研的情况下仅依靠自身的兴趣点就茫然切入,单纯依靠明星圈钱这些方法无疑等于恶性循环。
一位文化产业证券分析师指出,优质电视剧缺乏成为行业共识,无效产能过剩,有效产能不足令行业畸形发展。
另一方面,根据广电总局的要求,每家制作机构要想保住制作电视剧制作资格,还需要每年生产一定数量的电视剧。“哪怕4000多家制作机构每年生产一部20集的电视剧,电视剧产量就可达到8万集,市场显然不可能完全消化。”业内人士向感叹。
薛胜文也坦言,随着电视剧产能过剩的加剧,未来面临大量洗牌出局的情况不可避免,*府也应该出台相应*策规范目前的电视剧制造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