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区域游戏分享交流的典型现象与智慧对策73172
TUhjnbcbe - 2020/7/10 12:23:00

区域游戏分享交流的典型现象与“智慧”对策


一、交流分享环节的典型现象


中国论文


现象一:游戏结束时,孩子们围坐后,师:“今天,你们玩得开心吗?”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开心!”在孩子们齐声回答之后,教师又与个别幼儿作了简单的交流,孩子们的回答都是“开心”。“好了,接下来,请小朋友搬椅子回位,准备洗手吃点心。”


现象二:区域讲评时,有时会出现这样的交流内容:“今天发现某某某小朋友总是在大声说话,以后区域游戏时不许大声说话,要不然,你以后就不要玩这个区域的游戏了!”在第二天的区域游戏讲评中,仍旧是这个话题,说话的方式也一样,不同的是换成批评另一名或另一批幼儿,然后便结束了当天的交流分享环节。


现象三:建构区,一名小男孩花了整整1个小时的时间,拼搭了非常出色、很有创意的雪花片作品(是一件三角顶的实心小房子)。可是在交流讲评环节,教师却简单地以层数的高低来进行评价(“我发现你一早就来幼儿园,怎么才搭了3层啊,速度有点慢啊。”)。该幼儿的优点不但没被发现,还从另一个角度否定了该幼儿。


现象四:游戏过程中,小餐馆里孩子们玩得很开心。在游戏分享环节,有的幼儿提出想在小餐馆里制作一份价目表,还想添点新菜。可是,教师既没有肯定孩子们的“新”点子,更没有给予支持引导幼儿后期尝试制作。只是“哦”“哦,这样啊”来回应幼儿。


现象五:交流分享环节,教师与幼儿交流的话语是这样的:“今天,我发现某某某小朋友在建构区搭建高架桥,某某某小朋友在美工区制作花灯,某某某小朋友在益智区下五子棋……”教师一一介绍了班级大部分幼儿所选择的区域分布,然后便结束。在这过程中,幼儿没有说任何一句话,只是听着。


二、现象背后的深度“追因”


(一)笼统概括,草草了事


有时,也许由于教师对于如何进行交流讲评不太了解,时常会从面上简单地与幼儿交流。比如,今天开心吗?今天到哪里玩的?……对于游戏中幼儿的新点子和困惑却不予回应和互动。短短的1~2分钟便结束到了交流分享环节。


(二)纠结常规,无法推进


游戏是需要有规则的,但是这些规则应该是基于幼儿游戏需要以及在与幼儿商量的基础上共同制定的。但是,教师有时会用自己的想法一味地要求幼儿,要么是不能大声说话,要么是不能在区域间走来走去。如果换个角度来思考:为什么幼儿在游戏时总是大声说话?他们经常交流的话题是哪些?他们为什么要经常在区域间走动?进而思考游戏和教师本身存在的问题,以及尝试寻找调整和优化的措施。倘若这样思考,或许交流讲评环节会更加有效。


(三)缺乏关注,讲评反效


现象三中,教师或许不太清楚该幼儿搭了什么作品及怎么搭的,便简单地以层数的高低来判断幼儿的“能”与“不能”。游戏中该幼儿所显露出来的“创新”“坚持”“小手肌肉很灵活”等优点没被教师所捕捉到。类似这样的情况时常会出现,因为未能倾听、了解幼儿,不太清楚幼儿具体在玩什么?怎么玩的?不同的幼儿间存在哪些差异?幼儿存在哪些困惑?这就使得教师在讲评时候显得无的放矢,有时候还会打击幼儿的积极性。


(四)面对想法,不知所措


在交流分享环节中,幼儿经常会冒出许多的新点子,也有部分幼儿对同伴的想法提出质疑和困惑。教师对如何推进和支持幼儿的游戏,缺乏方法,不知如何抛接球,有时只能以“哦”“这样的啊”“不错”来简单回应,错失促进幼儿发展的良机。


(五)教师汇报,幼儿当听众


幼儿是游戏的主体,幼儿可以自己向同伴介绍在哪里玩的,和谁一起玩的,怎么玩的。教师所要做的是关注、倾听以及适时地引导梳理和提升。上述现象五,是典型的教师“一言堂”现象。在这样的交流分享环节中,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很难得到促进。


三、价值引领下的组织“智慧”


(一)明确交流分享环节的价值和功能,提升交流分享的目的性


游戏后的分享交流需不需要?如需要,它的价值在哪里?


1.引发兴趣:个别幼儿的兴趣带动更多幼儿的兴趣。另外,幼儿对材料无意识的操作和摆弄经交流分享后会对材料有新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2.解决困惑:幼儿在游戏中时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操作技能问题,游戏规则问题、同伴交往方面的问题,等等。通过交流分享环节,充分呈现问题,引发大家讨论思考,可以在讨论中逐步明晰后期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3.交流经验:幼儿间存在个体差异性,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思路碰撞在一起会形成智慧的火花,相互借鉴,相互启发。


4.情感共享:在交流分享环节中,幼儿可以感受到他人成功的喜悦,体验他人克服困难的坚持,同时幼儿自己介绍通过坚持与同伴成功的过程,获得教师与其他幼儿的肯定,其内心是愉悦和满足的。


幼儿区域游戏后的交流分享是为了互动、为了激励,为了导向。在具体的实践组织中它则表现为师幼共同参与,汇集活动中的典型信息,在共享快乐、交流经验、解决困惑中进一步引发活动兴趣。它承担着搭建幼儿自主游戏中建构个体经验与幼儿游戏后谋求群体共同发展的桥梁作用。


(二)有针对性地观察幼儿游戏现场,敏锐捕捉有效资源


要想让交流分享环节发挥其价值和功能,教师的专业观察非常必要。只有对幼儿的游戏状态有清晰的了解,才能在交流分享环节讲出亮点,让交流分享发挥其效力。


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幼儿的游戏现状进行观察,使之成为分享的落脚点。比如:一段时间,一直在关注某个点幼儿的落实情况,游戏中有幼儿利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创作某件作品,都可以成为交流和分享的资源。如果某个区域今天突然没人玩,教师可以在交流分享环节与幼儿交流“为什么不想玩这个区域”,在与幼儿交流的过程中了解幼儿的需求,要么更换材料,要么替换成其他游戏内容。交流分享的点有很多,比如兴趣激发、解决矛盾、规则交流、探索方法、点拨创新,既可以事先预设,也可以结合幼儿的具体游戏状况后期生成。 (三)号准幼儿的心理,择取适宜交流方式


1.录像回放


采用录像回放的形式可以直观形象地呈现幼儿游戏的具体场景。哪些内容可以采用录像回放的形式呢?小年龄孩子比较适合这种方法,此外一些不太方便直接在讲评环节中呈现的内容可以采用录像回放。比如:某一次游戏结束后,美工区的收放情况。在引导幼儿观看了这样的视频现场后,引发幼儿观察和捕捉:哪些幼儿在真正地收拾材料?他们用了哪些方法在收拾?分别收放到了哪里?哪些幼儿能够坚持到最后?等等。再比如,教师拍摄到一名幼儿介入到同伴游戏的具体过程,通过播放视频,让幼儿通过观看视频获得经验和方法。


2.作品呈现


在一些区域游戏中,幼儿会通过自己的操作呈现一些作品(比如:建构区、美工区),教师可借助于作品引发幼儿进行观察思考:这名幼儿搭的建构作品像什么?他是怎么搭的?其他幼儿有哪些不同的想法?等等,从作品的展示和幼儿的交流中,提升后期继续操作的经验。另如,同时呈现两件作品,引导幼儿寻找两件作品之间的差异,从而引导幼儿尝试领悟到“坚持”和“细心”的重要性,等等。


3.动态演示


对于某个关键点或难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演示过程,引导其他幼儿从中捕捉到操作的关键之处,为后期操作提供思路和方法。


(四)根据游戏的具体阶段,选择恰当的交流分享内容和角度


1.游戏初期:新材料投放之后,或许个别幼儿会感兴趣,或许幼儿没发现。此时,教师可以在某次交流分享环节中呈现个别幼儿对新材料的操作或探索场景,或者以一种吸引幼儿的方式出示该材料。如果出示的是美工区材料,教师可以适当地将此材料制作的作品展示在幼儿面前,但是对于这件作品是如何制作成功的,教师不再引导,从而引发幼儿自己到该区域中尝试探索操作。


2.游戏中期:游戏一段时间后,幼儿的兴趣减退,教师可以通过分享交流引发幼儿继续探究。比如,美工区制作风车,幼儿前期制作风车的方法是通过剪来完成的。如果在部分幼儿对于用剪的方式制作风车的经验已基本获得,幼儿对于此区域的兴趣不再浓厚,教师可引导幼儿“能否用折叠的方式来制作风车呢”,同时出示折叠风车的步骤图,引发幼儿在原有经验基础上继续探索和拓展。再比如:某个角色游戏中,一段时间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或分歧了,自主讨论多次后,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法。此时,教师可将此问题呈现在全班幼儿面前,引发幼儿一起思考,这样或许这部分幼儿会继续探索下去,其他幼儿也有可能后期参与到这个游戏中。


3.游戏末期:当班级相当一部分幼儿对某种材料已经探索过一段时间,同时,从中也获得了很多经验方法和情感的体验。此时,教师组织一次类似于经验分享会的交流分享环节,包括玩法的梳理、过程中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作品的呈现,在介绍和倾听的过程中,相当于有一个阶段性的收获和提升。


分享交流更多的是幼儿的交流,教师要控制自己,做智慧的旁观者。教师要用语言、表情、动作等唤起幼儿对自己探索实践和操作过程的体验和回忆,并藉此产生幼幼互动,促进幼儿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崔岚.学前教育新方略――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思考[M].上海:百家出版社出版,2002.


[2]胡惠闵、郭良菁.幼儿园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李季湄、冯晓霞.《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4]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1
查看完整版本: 区域游戏分享交流的典型现象与智慧对策73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