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好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大坂厂(今仙山牧场)红军交通站,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闽东北特医院所在地。年春天,由于叛徒出卖,国民党保安5团在搜捕行动中,先后杀害了大坂厂红军交通站的肖茂忠、应桂香夫妇。
屏南县革命烈士名录
应桂香是在古田县的横坑村牺牲的。听说横坑村有位健在的革命“五老”人员,了解应桂香烈士当年被搜捕和牺牲的情况,我们从福州驱车两个多小时,来到海拔多米的这个小山村采访。
今年86岁的吴庆明老人,是革命“五老”人员中的“老接头户”。他们家从红军时期就是地下党的“接头户”。当年他父亲吴福宁,经常与“肖老虎”(肖茂忠)单线接头。“父亲不知道他的名字,只知道他外号‘肖老虎’。父亲负责给山上的红军游击队送粮食,双方一般不见面,山上的红军游击队需要什么,‘肖老虎’便在约好的地方做暗号,父亲看到暗号便来接头。粮食挑到指定的地点,放下便回来,一般不直接上山。‘肖老虎’的妻子应桂香,就是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在我们横坑村牺牲的。解放战争时,我10多岁便跟着父亲给屏古瓯游击队送粮食、送信,那时与父亲接头的是‘肖老虎’的弟弟肖茂有,肖茂有用的也不是真实的名字,是化名。我母亲吴柳英,与肖茂有的妻子吴万金,都是建瓯峡头村人,两家关系很好。我从小便听父母亲多次讲应桂香在我们村牺牲的事,因此知道得很详细。”
吴庆明革命“五老”证书
吴庆明老人前不久做了一个手术,腰部挂着尿袋,用于排便。但他坚持领着我们,去看应桂香当年被抓捕和牺牲的地方。
村西头的横坑37号,是一幢土木结构的两层建筑。吴庆明介绍,这是村里人最早开的客栈,开客栈的人叫陈老四,因兄弟排行第四得名。陈老四家里很穷,他一生没娶上老婆,是个光棍。
横坑是个三县通衢的地方,当时的路面有一人多宽。往西5里路,是建瓯峡头村。从村东头,通向屏南县。往南,经秦洋、旧镇,直通古田县城。挑山货外出的农民,挑日用品进山的货郎,当时都常在这个客栈里歇脚。
陈老四家贫如洗,这沿街的两层客栈店面,他是怎样盖起来的?开客栈需要流动资金,他又是如何解决的?当年红军闹革命,首要的发展对象就是赤贫的雇农。莫非,陈老四被发展了,这个客栈,是红军时期地下党的交通站?询问吴庆明老人,老人说:“地下党是保密的。横坑成立有贫农团,当时团员10几个人,我父亲是贫农团员,陈老四不是。陈老四解放后不久就死了,这里是不是地下党的交通站,已成不解之谜。”
大坂厂交通站的山地,是肖茂忠签协议,租借建瓯峡头村地主吴贵泽家的。从峡头,有一条山路通向大坂厂。路的中间,是海拔近米的大仙岩。当时,红军伤病员转移到大仙岩的“红军洞”里,应桂香和公公肖荣贻,在峡头这一侧负责采购粮食、药品等,运送到山上。肖茂忠在富地岭被国民党保安团杀害后,逃走的大儿子肖长春先躲藏在山上,天黑后来到峡头村,向母亲应桂香、爷爷肖荣贻报信。
陈老四客栈旧址
应桂香知道,大坂厂租峡头村的山地是公开的事情,敌人很快就会找来,不能再留在这里,给山上的红军伤病员带来危险。他带着公公肖荣贻、长子肖长春,一早便向古田一侧转移。应桂香是小脚,参加革命后虽然放了足,但走不快。走到横坑时,她有些走不动了,便让公公肖荣贻,带着肖长春继续往前面走。她一个人,走进了陈老四开的客栈里。
上午10点多钟,国民党保安团一个连,从建瓯方向追到横坑村。村民们听说国民党兵来了,纷纷往山上逃,没跑掉的,都被国民党保安兵抓起来,集中在水塘旁的空地上。敌人要村民们交出红军,或说出红军的下落,不然就要杀掉抓来的村民,放火烧毁村庄。
陈老四也在被抓的人群里。敌人押着他,来清查住在客栈的人。应桂香知道,自己这双小脚,是跑不过敌人的。她理了理头发,便勇敢地走了出来,告诉保安兵:“我就是你们要找的‘肖老虎’的家里人。”
敌人将她五花大绑起来,押到后面的祠堂里审讯。不管敌人用鞭子抽,用棍子打,应桂香都坚称自己是跟着丈夫在大坂厂种青制青的,不知道什么红军白军的事。
敌人在祠堂里吃过午饭,又开始审讯,重点是让她供出村子里谁是地下党,谁帮助过红军购买粮食。应桂香坚称自己是从村子路过,不知道这些情况。审到下午,见实在审不出什么,保安兵集合,押着应桂香离开横坑。村东头野外,是个三叉路口,一条小路通向大坂厂,一条大路通向屏南县。敌人押着她向屏南的方向走去。
应桂香见是去屏南,知道此行凶多吉少,借口小脚走不动路,坚决不往屏南方向走。保安兵拖了她几百米,石子路上拖出了一条长长的血迹。敌人威胁她:“共匪婆,再不走就挖坑将你活埋。”应桂香坚定地回答:“你们才是土匪,活埋我也不走!”
吴庆明老人指认应桂香牺牲地
带队的保安连长气势汹汹地喝问:“最后问你一句,走还是不走!”应桂香回答:“不走!”
连长恼羞成怒,枪抵着她胸口,“砰”地开了枪。
村民们听到枪声,等国民党保安兵走远了,忙赶过来。应桂香已没有了呼吸。村民们将她草草掩埋在牺牲荒野的山坡上。过了几天,有人来到横坑,将遗体挖出,装在一口骸瓮里,抬着运到了建瓯玉山。肖茂忠,应桂香夫妇的遗体,都安葬在建瓯玉山村的村头。
那时,他们还有4个年幼的儿女。10岁的肖大妹送给了玉山乡付锡村的魏仁利做童养媳,8岁的肖长清和7岁的肖长生跟着姐姐一起生活。4岁的肖长润,则送到更远的建瓯徐墩一户人家当儿子。
年10月,国民党福建“剿匪”指挥部从漳州迁入建瓯,红军游击队的生活更加艰难起来。
吴庆明介绍:“当年有个红军游击队员伤口化脓,浑身长满疥疮。他从山上下来,深夜摸到我家。我家的土屋墙很厚,父亲架上木梯,让他躲在墙顶上睡觉,没有人时就下来。母亲吴柳英,则熬了草药,天天为他擦洗伤口和疥疮。这个红军在我家住了快一个月,痊愈后归队,临走曾说,等革命胜利了一定会回来报答。此后,再没有这个人的音讯。”
善良朴实的吴庆明和家人
闽北红军不但在三年游击战争中牺牲巨大,改编为新四军三支队五团北上抗日后,在“皖南事变”中成为绝命后卫团,近人的团队,最后突围者不足人。吴庆明父母救治的那个红军伤员,大概是在战场上牺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