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鱼类得病
怎样快速诊断
是有效治疗病情的关键
引言
5月份以后,气温逐渐升高,鱼的生长变得越来越快,但同时每年的5-9月份也是鱼病高发流行的季节。水体环境比空气环境还要复杂,在鱼病预防还没有做到位的情况下更易暴发,怎样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就变成了水产养殖户们的重中之重。
■■■
诊断前的注意事项
1.要用活的或刚死不久的病鱼作为诊断对象,并保持病鱼鱼体的湿润。病鱼解剖后需保持各器官的完整性。
2.保持解剖用具的清洁,以免病原体在各器官的相互污染。镜检体表可用蒸馏水或冷开水,镜检内脏需用0.85%的生理盐水。
3.检查时有无法鉴定的病原体或病症者要保留标本,以供以后确诊。
■■■
鱼塘现场全面调查
1.流入池塘的水源是否被严重污染。
2.池塘周围是否有施农药的水或工业污水流入。
3.仔细观察病鱼在池塘中的各种表现。
4.了解饲养管理情况,如清塘消*、放养密度、投饲情况、防病措施、死亡情况等,并进行必要的记录。
5.检查投放的饲料是否存在营养成份欠缺或变质的情况。
■■■
鱼体普通检查
1.体表:将病鱼放在干净的白瓷盘中,对鱼的头、眼睛、鳃盖、鳞片、鳍条等仔细检查观察,可以发现鱼体体表上的一些大型病原体如线虫、鲺、钩介幼虫、水霉等,细菌性赤皮病、白皮病、打印病、疥疮病等也能观察到。
2.鳃:鳃部以鳃丝为检查的重点,把一边的鳃盖剪去,观察鳃片的颜色是否正常,粘液是否增多,鳃丝末端是否有肿大和腐烂的现象。
3.内脏:以检查肠道为主。把一边的腹壁剪掉,先观察是否有腹水和肉眼可见的寄生虫,如鱼怪、线虫、粘孢子虫孢囊、舌状绦虫等。再仔细观察各个内脏的外表是否正常,随后用剪刀取出内脏,把肝、鳔等各器官分开后,剪开肠道,观察是否病变。
■■■
鱼体仪器精检
1.体表:用解剖刀在体表病变部位刮一点组织与粘液置于载玻片上,加一滴蒸馏水,盖上盖玻片,稍压平后,于显微镜下观察,先以低倍镜观察,再以高倍镜观察。一般每个部位至少检查三个不同点的组织,在体表常见的种类有车轮虫、小瓜虫、斜管虫、鱼波豆虫、钩介幼虫、粘孢子虫等。
2.鳃:用镊子取一小部分鳃丝与粘液放在载玻片上,镜检能发现指环虫、三代虫、隐鞭虫、粘孢子虫等寄生虫。
3.肠道:用镊子取一点前肠壁粘液放在载玻片上检查,观察是否有毛细线虫、艾美虫、粘孢子虫等。
4.眼:将整个眼球水晶体压在载玻片上镜检,如果见到双八吸虫囊蚴则可定为双八吸虫病。
5.脑:如果鱼患有疯狂病,可将病鱼脑腔打开,仔细观察在脑旁拟淋巴液处是否有白色的粘孢子虫孢囊,用镊子将此孢囊取出放在载玻上压碎,在镜检时可以见到许多孢子。
■■■
总结
要改善池塘环境,预防鱼类疾病,须对池塘水体情况及时了解,才能保护鱼类健康。在众多水质监测仪器中,随手测是一款使用进口荧光膜测量水中溶解氧含量的便携式测水仪。相较于传统的测氧技术,随手测精度高、免维护、寿命长、可联网、多探头的溶氧仪,效果远高于市面上同类产品,得到了广大养殖户的认可。
■■■
-智慧渔场全家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