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曾经对20年前做过反复激光点痣的患者的资料数据做过追踪分析,结果发现约有13%的患者经多次激光点痣后发生癌变了。”
日前,浙医二院皮肤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学分会顾问郑敏在接受浙江在线记者采访时说。
年热映的《非诚勿扰2》让恶性黑色素瘤闯入了大众的视野。“这之后来看痣的人特别多,而且都是中青年。”
原本是为了美容祛痣“防癌”做的预防手段,没想到还是没能阻挡恶性黑色素瘤这个“大恶魔”——“从10年前开始,我们对于有癌变风险的痣,规范的治疗就是切而不是点。”
13%的恶变可能
点痣和切痣到底区别在哪里?
“点痣,通常是指用二氧化碳激光的手段,将激光直接打在痣细胞团上,杀死痣细胞。”在大众的理解中,想要对付痣的第一个办法就是“点痣”,而点痣其实有时并不能完全烧毁、消灭痣细胞——所以目前看来,激光点痣并不是根除痣细胞最安全的办法。
郑敏教授解释,激光的确可以杀死大部分的痣细胞,但是目前的治疗手段常常不能保证百分百地杀死全部痣细胞。激光烧灼痣细胞位置深了会容易留下疤痕,影响面容;位置浅了会引起残留痣细胞的继续增殖而导致痣的复发。而那些残留的痣细胞就有可能在经反复激光治疗的刺激或外力磨擦后发生癌变。
正因为发现了这样的风险,郑敏教授带领的团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痣的大小位置、伴随情况、是否有癌变风险等选择合适的治疗手段。当然“切痣,会在皮肤表面留下一条细细的疤痕。如果能够沿着患者皮肤的纹路切,那留下的疤痕就不太明显。”但是郑敏教授又特别强调“如果患者是疤痕体质,那手术和恢复的方案就会更复杂了。”
什么样的痣是会有癌变可能的呢?
“在不易摩擦到的部位,譬如手臂内侧等地方的小痣,直径小于0.5厘米的可以继续观察;对于经常摩擦的部位,譬如脚底板上的那种,痣大于0.5厘米,就可以考虑切除。”郑敏教授特别提醒:如果遇到皮肤上的黑痣在短期内突然增大,痣的边缘出现了一些卫星灶,摩擦后痣容易出血,那就要特别注意了,应该及时来就医。
病了找不到工作,没工作就没钱治病:
如何帮他解开这个“死循环”?
在郑敏教授的诊室里有不少的锦旗,作为银屑病的专家,这种无法根治的被称为“牛皮癣”的病往往让患者“痛不欲生”。
一位来自衢州的小伙子,全身30%以上的皮肤都遮盖着一层厚厚的鳞屑性红斑,四肢关节肿痛到几乎无法行走,医院治疗都用上了化疗药物。“虽然这种药是各国银屑病治疗指南中公认的治疗银屑病的药物,但是会导致肝酶升高、白细胞下降,还会破坏细胞DNA,所以对生育也会有影响。”虽然银屑病不会传染,但小伙子的皮肤如此状况让他找工作也是处处碰壁。
现在有一种很不错的免疫性生物制剂的药,可以很好地控制小伙子的病,但费用却高达十多万一年。“毕竟才二十多岁啊。”郑敏教授知道,如果这个病不控制好,小伙子就将陷入“生病了找不到工作”和“没工作没钱治病”的“死循环”里。
在和药企沟通之后,郑敏主任为小伙子争取到了免费用药的机会。虽然需要长期终身服药,但这种免疫性生物制剂的药已经加入了浙江省大病医保的范畴,小伙子只需要找到工作加入职工大病医保,“每年的费用就可大大降低,自费不到4万。”而只要规范治疗,小伙子之后的工作、生活、生育都不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银屑病作为一种慢性的炎症性疾病,需要长期用药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受损皮肤会渐渐由鲜红变暗红,颜色由深变浅,但此时炎症还未完全消退,仍然需要继续治疗,直到皮损和正常皮肤在一个平面上并且颜色和正常皮肤接近,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目前的治疗技术还达不到“根治”和“永不复发”,但通过合理的预防和科学的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少时不治痒,老来抓破皮:
“生不如死”的结节性痒疹
在以前,来看皮肤病的很多是有传染性的,譬如疥疮、性病、麻风病等这些传染病引发的皮肤病,现在随着对传染病的防控和疫苗等的普及,皮肤科门诊的疾病谱已有改变。这些感染性传染性疾病渐渐下降,麻风几乎“绝迹”,像真菌、细菌、病*类病原性微生物导致的感染性皮肤病有小幅减少,而风湿免疫性炎症性皮肤病已成为主力。
皮肤科的患者中最多的症状就是“痒”。而“痒”往往是一种“看起来不严重但其实非常影响生活质量的症状”,郑敏教授表示,痒得特别厉害的往往是湿疹和特异性皮炎等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
皮肤科医生一方面需要判断患者是否是过敏体质。特异性皮炎往往有很强的家族遗传性,一般父母是过敏体质的,孩子多半也会是过敏体质,这时候需要做血液中嗜酸细胞计数和IgE水平检测。如果有家族史,临床症状和IgE水平增高,表明是遗传性的过敏性湿疹(特异性皮炎),临床治疗上需要认真对待。
另一方面要看过敏原,虽然过敏原有很多种,但大多数为各种花(树)粉和尘螨类,这些过敏原是导致“痒”发生的诱因,也就是说,在接触了花粉或者在久未清洗的空调下吹风等受到尘螨刺激,“痒”就发作了。
“有家族史的过敏体质的人易患特异性皮炎,往往平时或发作时会伴有其他譬如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眼结膜炎等症状,治疗方案也应考虑全局。综合考虑过敏原的因素,再做抗过敏治疗。”
其他瘙痒性皮肤病如结节性痒疹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容小觑的。
50多岁的王大伯(化名)实在受不了了,终于在家人的劝说下来看医生。“痒得睡不着啊,每天只能睡2个小时。”从三十年前开始,王大伯就已经开始“痒”了,但之前不严重所以也没放在心上,直到现在不仅痒得睡不着觉,全身都抓得没块好皮,“连脚底板都痒”。更严重的是,王大伯因长期疾病困扰,已经出现抑郁状态了。“这是因为湿疹没有规范治疗,长期反复搔抓,病情加重最后形成成片的高低不平的瘙痒性结节。”郑敏教授不仅给王大伯开了皮肤病的药,还给他开了抗抑郁的药。1个多星期后,不仅瘙痒减轻皮疹好转,能睡好的王大伯精神状态有了明显的改善。
作为皮肤科医生
郑敏教授还有这几句话要说
瘙痒性皮肤病并不是可以马上“药到病除”的。一个合格的皮肤科医生,不仅要看患者的皮肤状态、询问患者的病史、家族史及发病过程,还要参考检验科的一些精细医学实验室检测指标,就像过敏性疾病还要看血清IgE水平和血液中嗜酸性细胞的计数一样。
就算有了这些内容,皮肤科医生也不能保证立马“药到病除”。皮肤病的确诊最终是靠病史,实验室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而最后的解决问题还是要根据病情制定合适的针对性治疗方案的实施,并解除患者病痛为标准的。所以皮肤病的治疗方案往往要在治疗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还要不断地调整的。当这个治疗方案对患者确实有效,医生才能最终认定这是哪种皮肤病。
作为“浙二好医生”年的十佳医生,郑敏教授强调,网上问诊是近年来的新生事物,并确实有其便利之处,它是线下门诊的很好补充,并且十分有利于病情观察和随访,但代替不了线下门诊。如果就发几张患处皮肤的照片过来,就算他这样的专家也是没法作出精确判断的。
“你发过来的不是一种病,而可能是一组类似的病。我还需要更多的信息用于鉴别诊断。”所以郑敏教授建议,如果条件允许,最好还是同时线下来看门诊,作必要的检查和化验。这样让医生有机会全面地了解你的各种情况,做出正确的诊断并给出合理的治疗方案。
如果你有皮肤病方面的需要咨询,可以在各大应用商店搜索下载“浙二好医生”或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