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警惕企业间谍内奸在行动李苏章11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家医院白癜风比较好 http://www.xftobacco.com/

夜幕渐渐降临了。一条黑影倏地翻过围墙,猫着腰,蹑手蹑脚潜入一幢大楼,然后,他撬开保密室,翻开标有绝密的图纸,十分熟练地翻拍起来……

这种在电影里经常可见的窃密镜头,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时下在一些企业里也时有上演。在有的企业里正暗藏着阴险的内奸。他们受各种利益的驱使,遥相呼应,铤而走险,干着窃取企业秘密,损害企业利益的勾当。

企业内奸在行动

去初,外省一家企业一项独有最新的施工技术突然被竞争对手掌握,按理说,竞争对手并无这样的开发能力和技术水平。他们百思不得其解的是,竞争对手又接二连三地掌握了他们的工程投标标底和施工工艺,使对手的技术水平与他们相比始终不相上下。他们认真检查了各个环节,组织人力,跟踪调查,并对保密室、作业现场等处进行二十四小时保护,始终没有发现对手有窃密行为。直到最后谜底才被揭开。原来是该企业一技术员向竞争对手泄密。该技术员是新技术研制者和实施者之一,他发现已经败露后,果断辞职,跳槽到对手单位。该企业却因此累败于对手,无法接揽新的工程任务,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这些间谍内奸不择手段窃取本企业的商业秘密,经济利益的驱使是主要的原因。据报道,某机械厂原技术科长奚某、供销员黄某俩人,通过他人介绍,结识了一家具厂厂长刘某,得知该厂欲上武进化纤机械厂生产的同类产品SKV捻线机并急需该机图纸。他俩就相互勾结,利用职务之便到本厂技术科窃得该产品图纸一套,由黄送往该县家具厂复印。县家具厂开出银行汇票一张,计金额4万元报酬给他俩。某市一家生产IC卡的企业一名高层管理人员,见生产IC卡获利丰厚,于是自己跳槽也办了一家公司,利用原企业的技术秘密,生产、销售同一产品IC卡。他们这种见利忘义行为,自然会受到法律的严厉制裁。前者分别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后者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6个月,被告单位和被告人除如数赔偿经济损失外,还被处罚金35万元。

现在,不少企业开始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精简机构,裁减冗员,一些掌握企业核心技术秘密的人员随之下岗。其中有些人由于触及到自身的利益,或者在改革中自认受到不公平对待等,对自己的企业产生了一种怨怒埋恨情绪。你不让我活,我也让你活不成,蓄意报复企业。如小红就是这样一个自甘成为企业间谍内奸的人。他原在一家机械厂任技术员。他所在的技术是有10多位技术员,人浮于事,遇事推萎,工作效率不高。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厂里决定裁减部分技术人员充实生产一线。小红是裁减对象,但他嫌一线脏累,工资低,不愿去。于是厂里停发了他的工资,安排他下岗,随之解除了劳动合同。小红不断吵、哭、闹、申诉,厂里依然维持原来的决定。面对这无情的决定,小红难以接受,既羞又怒,决定报复厂里。他毫不犹豫把以前自己私自留下的技术资料提供给了竞争对手,欲置工厂于死地。

在所有企业间谍内奸中,最可悲的是那些浑然不知的“内奸”。他们的确不是内奸。但他们的所作所为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他们的无知、轻信,甚至给企业带来了灾难性影响。据披露,某有种特产龙须草席,曾经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过金奖。20世纪90年代初,亚州某国客商来龙须草席厂考察,该厂十分轻率地让他们摄制生产龙须草席的工艺流程。当时该厂还是手工锤草,该国客商回去后研制了一种机器生产龙须草榻榻米,由于成本低,很快占领了东南亚市场,使我们生产出口龙须草席的企业几乎关闭。

形形色色的窃密企业间谍内奸

企业间谍内奸为了窃取有用的商业经济情报,殚精竭虑,绞尽脑汁,秘密手段可谓五花八门。

一天,阳光明媚,彩旗猎猎。为了迎接检查团的到来,某厂办公室、技术科等部门对历年来积存的各种资料进行彻底清理。清理出来的资料堆积如山,统统放在四层阁楼,无人管理。这时,有一个人盯上了。他有空就往资料堆里钻,不停地抄写、剪贴、翻印,再经过一番比较和研究,很快他就绘制出了该厂的管理流程和生产流程以及若干工艺。这名姓陈的打工仔,一直想回家办一家生产同类型产品的企业。平时,他十分留心工厂的一举一动,包括生产、销售、管理等各个环节,别人外出看电影、打牌喝酒,他就躲在被窝里记下每天打工看见的图表资料。这次,他发现四楼有堆无人过问的资料,几乎天天晚上呆在哪里,把企业所有文件、规章制度、产品参数指标、操作程序等全部清理出来,整理成册。同时,他还把妻子和亲戚介绍进车间打工,掌握生产技术。这样,他利用工厂的麻痹大意,为自己培训了熟练的生产工人,窃取了一套办企业所需的资料。辞职一年后,他风风火火办起了自己的企业,成为富甲一方的企业家。

在另家工厂打工的林某显然没有陈某这样的条件,他的工厂等级森严,车间打工仔根本无法进入办公区。他窃取企业秘密的方式主要是收集工厂办公楼内的垃圾。他栖身在经济开发区很近的一个亲戚家里,早出晚归,捡的尽是些废旧纸张、图片和报废遗弃的工业产品。每天捡“破烂”回来后,他都要专门把这些“破烂”分门别类整理好,理出有用东西装进包里。他收集资料的不是办企业,而是换钱。他被一家民办科技企业收买,指示他每天去翻检工厂办公楼扫出的垃圾,然后用自行车驮到指定地点领取报酬。仅二年时间,他就获取了2万多元,使这家民办科技企业对竞争对手的科研、生产和销售情况了如指掌,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了明显的优势。

搞电子侦察又是间谍内奸们窃取的一个有效的办法。在电子厂工作的阿文利用自己的擅长,搞起了电子窃听。电子窃听装置国家虽明令禁止买卖,但在一些电器小店仍可见这些小玩意。它的功率不大,范围也有限,但对阿文来说已经足够了。他乘人不注意偷偷溜进会议室,把这个小小窃听器安装在会议室不起眼的角落里。厂里的人事安排、工作计划及技改、生产、销售等方面内容,统统被阿文录了下来。

他有位亲戚在香港。以前在香港普通的电器商店里,可以轻易地买到一个叫“细佬细”的窃听装置。这种窃听器体积小,重量轻,只要知道模拟手机的电话频率,在一两条街的距离内,可轻易地截听手机的通话内容。他通过亲戚买到这种装置后,开始有意识跟踪厂长、销售经理的手机信号,从中获得大量的有用的商业信息和个人隐私。他把有用的信息卖给了竞争对手。然后又利用手机掌握的个人隐私,试图敲诈厂长、经理等人,不料很快东窗事发,锒铛入狱。

成文才在一家企业从事宣传工作。对国家政策、经济形势以及本行业有关情况有一定的研究和了解。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应聘到一家情报调查研究所任兼职调查员。他的任务就是要经常为研究所提供本行业、本企业内部各种情况和行业动态。最初,他得心应手,根据报刊和自己积累的有关资料,撰写了几篇有分量的调研报告,获得了丰厚的报酬。随着调研课题越来越多,越来越深,他开始感到力不从心,文笔生涩,资料不够用,但他舍不得丢下这一美差。于是,他把手伸向了不该伸的禁区—企业秘密。为了增加报告的说服力,他摘抄了企业大量的数据和案例,又把上级转发的文件、内部规定一一摘录在自己的报告里。文章权威性虽然增加不少,但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该研究所把他的调研报告出售给了几十家企业。这些企业利用现成的成果,大力更新企业设备,降低生产成本,导致他所在企业产品滞销,大量工人下岗,企业濒临倒闭。

去年8月,某派出所抓获了一个奇怪的盗窃嫌疑犯。他专偷大型企业及高科技企业文件、情况简报、会议记录等有关资料。他还私自截取、撕毁企业商务信函。经过审讯,他交代出了前因后果。一天,在回家的路上他遇见了一陌生男子。该男子问清他所在企业后,对他说他要高价收购企业文件资料,每天下午在这里等他送来。他见有利可图,企业文件资料又比比皆是,偷几张纸不算犯法。于是,每天下班,他悄悄溜进办公楼,撬开办公室,寻找有用的资料卖给了该男子。尝到了甜头后,他又转向了其它大型厂矿企业,直到被抓。

但是该男子却逃脱了布下的罗网。他是何方人士,要这些资料干什么,众说纷纭,至今仍是个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绝不是干好事。

商场如战场。在商战中,有些企业有意把间谍内奸安排到竞争对手企业中去。一方面窃取他们的科技成果,另方面伺机破坏,捣乱,以搞垮对手。这种现象虽然少见,但并非没有。有一家企业发生过这样一件蹊跷事。他们的销售代理商最近不断收到各种商业函件,说他们生产的新产品有一处致命的缺陷,同时使用了劣质原料,务必请销售商保密,不要向社会公众公布等等。代理商不干了,纷纷退货,要求终止合作关系。这家企业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击懵了,知道有人蓄意制造事端,败坏企业产品名声。在向代理商说明的同时,开始着手调查。他们的销售渠道和代理商地址,已列入企业内部机密。外人一般不知。他们把调查重点放在销售科,通过排查、摸底、核实后,最终确实是竞争对手把一个内奸安插在他们的销售科。这名内奸掌握企业销售网后,故意散布谣言,诋毁这家企业。

警钟,已向企业敲响

这些间谍内奸给企业带来的损害是不可估量的。然而,有的企业却没有这方面的保密意识,思想上懈怠,管理上松弛,“有密不保”、“有密难保”。一个企业要参加市场竞争,占领市场制高点并与国际市场接轨,就必须改变这种糊涂认识和观念。

一是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企业要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泄露商业秘密的危害性。泄露军情,可决定一切战争的胜负。泄露商情同样可以决定一个企业的生死存亡。在思想上一定要重视企业秘密的保护工作,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要加强企业内部管理,这是防止泄密最有效的办法。我们可以仿效政府机构将文件按机密程度归档管理。也可仿效日本有些企业专门设置信息主管职位,专司保密工作。对持密人在奖金、住房等待遇方面给予适当的回报,技术专利拥有人成为企业的股东或成为技术产权经济利益的受益人,使之与企业形成休戚相关的一个整体。有的还可以实行封闭式管理,使用扫描系统监视有关人员,婉拒他人参观等。

三是运用法律手段来讨回公道。窃取商业秘密是一种犯罪行为,。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法律这个武器来维护本企业的合法权益,不管是谁,触犯法律,泄露商业秘密,一定要绳之以法。同时,要大胆向窃密个人和组织依法进行经济索赔。只有高举这把明晃晃的斯摩达克斯之剑,才能叫间谍内奸们闻之丧胆。

(李苏章原创)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