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读神农本草经皂荚 [复制链接]

1#

年10月24日星期六晴气温10-21℃

皂荚

皂荚,味辛,咸,温。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生川谷。

《名医》曰:生壅州,及鲁邹县,如猪牙者良,九月十月采,阴干。

案《说文》云:荚草实。《范子计然》云:皂荚出三辅,上价一枚一钱。广志曰:鸡栖子,皂荚也

这是以前我见过最大的一株皂荚,树上长满了皂角刺。不知现在这株皂荚树还是否依然屹立在村子里?有机会再去瞧瞧。

1〔时珍曰〕荚之树皂,故名。《广志》谓之鸡栖子,《曾氏方》谓之乌犀,《外丹本草》谓之悬刀。

2〔别录曰〕皂荚生壅州山谷及鲁邹县,如猪牙者良。九月、十月采荚,阴干。〔弘景曰〕处处有之,长尺二者良。俗人见其有虫孔而未尝见虫形,皆言不可近,令人恶病,殊不尔也。其虫状如草叶上青虫,微黑便出,所以难见。〔恭曰〕此物有三种:猪牙皂荚最下,其形曲戾薄恶,全无滋润,洗垢不去;其尺二者,粗大长虚而无润;若长六七寸,圆厚节促直者,皮薄多肉,味浓大好。〔时珍曰〕皂树高大。叶如槐叶,瘦长而尖。枝间多刺。夏开细*花。结实有三种:一种小如猪牙;一种长而肥厚,多脂而粘;一种长而瘦薄,枯燥不粘。以多脂者为佳。其树多刺难上,采时以蔑箍其树,一夜自落,亦一异也。有不结实者,树凿一孔,入生铁三五斤,泥封之,即结荚。人以铁砧捶皂荚,即自损。铁碾碾之,久则成孔。铁锅爨之,多爆片落。岂皂荚与铁有感召之情耶?

皂荚

3〔斅曰〕凡使,要赤肥并不蛀者,以新汲水浸一宿,用铜刀削去粗皮,以酥反复炙透,捶去子、弦用。每荚一两,用酥五钱。〔好古曰〕凡用有蜜炙、酥炙、绞汁、烧灰之异,各依方法。

4辛、咸,温,有小*。〔好古曰〕入厥阴经气分。〔时珍曰〕入手太阴、阳明经气分。〔之才曰〕柏实为之使。恶麦门冬,畏空青、人参、苦参。〔机曰〕伏丹砂、粉霜、硫*、硇砂。

5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本经》。

疗腹胀满,消谷,除咳嗽囊结,妇人胞不落,明目益精,可为沐药,不入汤。《别录》。

通关节,头风,消痰杀虫,治骨蒸,开胃,中风口噤。《大明》。

破坚癥,腹中痛,能堕胎。又将浸酒中,取尽其精,煎成膏涂帛,贴一切肿痛。《甄权》。

溽暑久雨时,合苍术烧烟,辟瘟疫邪湿气。《宗奭》。

烧灰,熏久痢脱肛。《汪机》。

搜肝风,泻肝气。《好古》。

通肺及大肠气,治咽喉痹塞,痰气喘咳,风疠疥癣。《时珍》。

6〔好古曰〕皂荚厥阴之药。《活人书》治阴*正气散内用皂荚,引入厥阴也。〔时珍曰〕皂荚属金,入手太阴、阳明之经。金胜木,燥胜风,故兼入足厥阴,治风木之病。其味辛而性燥,气浮而散。吹之导之,则通上下诸窍;服之,则治风湿痰喘肿满,杀虫;涂之,则散肿消*,搜风治疮。按庞安时《伤寒总病论》云:元祐五年,自春至秋,蕲、*二郡人患急喉痹,十死八九,速者半日、一日而死。*州推官潘昌言得黑龙膏方,救活数十人也。其方治九种喉痹:急喉痹、缠喉风、结喉、烂喉、遁虫、虫喋、重舌、木舌、飞丝入口。用大皂荚四十挺切,水三斗,浸一夜,煎至一斗半。入人参末半两,甘草末一两,煎至五升,去滓。入无灰酒一升,釜煤二匕,煎如饧,入瓶封,埋地中一夜。每温酒化下一匙,或扫入喉内,取恶涎尽为度。后含甘草片。又孙用和《家传秘宝方》云:凡人卒中风,昏昏如醉,形体不收,或倒或不倒,或口角流涎出,斯须不治,便成大病。此证风涎潮于上,胸痹气不通,宜用急救稀涎散吐之。用大皂荚肥实不蛀者四挺,去黑皮,白矾光明者一两,为末。每用半钱,重者三字,温水调灌。不大呕吐,只是微微稀冷涎或出一升、二升。当待惺惺,乃用药调治。不可便大吐之,恐过剂伤人。累效不能尽述。

1.中风口噤不开,涎潮壅上。皂角一挺去皮,猪脂涂炙*色,为末。每服一钱,温酒调下。气壮者二钱,以吐出风涎为度。《简要济众方》。

2.中风口喎:皂角五两,去皮为末,三年大醋和之。左喎涂右,右喎涂左,干更上之。《外台秘要》。

3.中暑不省:皂荚一两烧存性,甘草一两微炒,为末。温水调一钱,灌之。《澹寮方》。

4.*魇不寤:皂荚末刀圭吹鼻中,能起死人。《千金方》。

5.自缢将绝:皂角末吹鼻中。《外台方》。

6.水溺卒死一宿者,尚可活。纸裹皂荚末纳下部,须臾出水即活。《外台秘要》。

7.急喉痹塞逡巡不救。皂荚生研末。每以少许点患处,外以醋调厚封项下。须臾便破,出血即愈。或挼水灌之,亦良。《直指方》:用皂角肉半截,米醋半盏,煎七分,破出脓血即愈。

8.咽喉肿痛:牙皂一挺去皮,米醋浸炙七次,勿令太焦,为末。每吹少许入咽,吐涎即愈。《圣济总录》。

9.一切痰气:皂荚烧存性、萝卜子炒等分,姜汁入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简便方》。

10.胸中痰结:皂荚三十挺去皮切,水五升浸一夜,挼取汁,慢熬至可丸,丸如梧子大。每食后,盐浆水下十丸。又钓痰膏:用半夏醋煮过,以皂角膏和匀,入明矾少许,以柿饼捣膏,丸如弹子,噙之。《圣惠方》。

11.咳逆上气唾浊不得卧。皂荚丸:用皂荚炙,去皮、子,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一丸,枣膏汤下,日三、夜一服。《张仲景方》。

12.卒寒咳嗽。皂荚烧研,豉汤服二钱。《千金》。

13.牙病喘息喉中水鸡鸣。用肥皂荚两挺酥炙,取肉为末,蜜丸豆大。每服一丸,取微利为度。不利更服,一日一服。《必效方》。

14.肿满入腹胀急。皂荚去皮、子,炙*为末,酒一斗,石器煮沸。服一斗,日三服。《肘后方》。

15.二便关格《千金方》:用皂荚烧研,粥饮下三钱,立通。《宣明方》铁脚丸:用皂荚炙,去皮、子,为末,酒面糊丸。每服五十丸,酒下。《圣惠方》:用皂荚烧烟于桶内,坐上熏之,即通。

16.身面卒肿洪满。用皂荚去皮炙*,锉三升,酒一斗,渍透煮沸。每服一升,一日三服。《肘后方》。

17.卒热劳疾皂荚续成一尺以上,酥一大两微涂缓炙,酥尽捣筛,蜜丸梧子大。每日空腹饮下十五丸,渐增至二十丸。重者不过两剂愈。崔元亮《海上方》。

18.脚气肿痛:皂角、赤小豆为末,酒、醋调,贴肿处。《永类方》。

19.伤寒初得不问阴阳。以皂角一挺肥者,烧赤为末,以水五合和,顿服之。阴病极效。《千金方》。

20.时气头痛烦热。用皂角烧研,新汲水一中盏,姜汁、蜜各少许,和二钱服之。先以暖水淋浴后服药,取汗即愈。《圣惠》。

21.卒病头痛皂角末吹鼻取嚏。《斗门方》。

22.齆鼻不通:皂角末吹之。《千金方》。

23.风虫牙痛《外台秘要方》:用皂荚末涂齿上,有涎吐之。《十全方》:用猪牙皂角、食盐等分,为末。日揩之。

24.霍乱转筋:皂角末,吹豆许入鼻,取嚏即安。《梅师方》。

25.大肠脱肛:不蛀皂角五挺捶碎,水挼取汁二升。浸之,自收上。收后以汤荡其腰肚上下,令皂角气行,则不再作。仍以皂角去皮,酥炙为末,枣肉和丸,米饮下三十丸。《圣惠方》。

26.外肾偏疼:皂角和皮为末,水调敷之良。《梅师方》。

27.便*肿痛:皂角炒焦、水粉炒等分,研末,以热醋调,摊贴患处,频以水润之,即效。又方:用猪牙皂角七片煨*,去皮、弦,出火*,为末。空心温酒服五钱。《袖珍方》。

28.便*痈疽:皂角一条,醋熬膏,敷之。屡效。《直指方》。

29.妇人吹乳《袖珍方》:用猪牙皂角去皮,蜜炙为末。酒服一钱。又诗云:妇人吹奶法如何?皂角烧灰蛤粉和。热酒一杯调八字,管教时刻笑呵呵。

30.小儿头疮粘肥及白秃。用皂角烧黑为末,去痂敷之,不过三次即愈。邓笔峰《卫生杂兴》。

31.小儿恶疮:皂荚水洗,拭干。以少油麻捣烂,涂之。《肘后》。

32.足上风疮作痒甚者。皂角炙热,烙之。《潘氏方》。

33.大风诸癞:长皂角二十条炙,去皮、子,以酒煎稠,滤过候冷,入雪糕,丸梧子大。每酒下五十丸。《直指方》。

34.积年疥疮:猪肚内放皂角煮熟,去皂角,食之。《袖珍方》。

35.咽喉骨哽:猪牙皂角二条切碎,生绢袋盛缝满,线缚项中,立消。《简便方》。

36.鱼骨哽咽:皂角末吹鼻取嚏。《圣惠方》。

37.九里蜂*:皂荚钻孔,贴叮处,艾灸孔上三五壮即安。《救急方》。

38.肾风阴痒:以稻草烧皂角,烟熏十余次即止。《济急仙方》。

叁薄荷102421:08

叁薄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