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指的是古代的儿童启蒙教育。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教育,在儿童教育上有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科学的方法,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蒙学读本。其中,有一本承前启后、影响深刻的蒙学读本,在当今时代,仍然吸引了无数的读者,这本书就是《蒙求》。《蒙求》的作者为唐朝的李瀚,书名取意于《周易·蒙卦》:“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蒙求》全文字,收录约六百个春秋至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掌故,涉及政治、军事、文化、艺术、方术、习俗等方面。故事来源不仅有群经正史、诸子百家,还涉及诸多稗官野史、方志异闻、神话传说等。在内容上,《蒙求》故事主题多样,不仅为儿童提供了多方面的知识,也能全方位培养儿童的品格。有勤学类,如“孙康映雪,车胤聚萤”,孙康和车胤在艰难的环境里,仍然好学不懈;有品德类,如“震畏四知,秉去三惑”,杨震、杨秉不为财色所迷,秉公执法;有孝悌类,如“江革巨孝,王览友弟”,江革的孝心感动众人,王览敬爱兄长,不怕以身代死;有诚信类,如“季布一诺”,季布的一个承诺胜过百金;有友谊类,如“陈雷胶漆,范张鸡黍”,陈重与雷义感情如胶似漆,范式和张劭千里相会;有爱民类,“郭伋竹马,刘宽蒲鞭”,郭伋不失约于儿童,刘宽不忍责罚犯错的民众;有直谏类,如“董宣强项,翟璜直言”,董宣和翟璜不屈强权,被人佩服。
[宋]苏汉臣《百子嬉春图》(局部),故宫博物院藏
作者希望这些人物的优秀品质,能引导儿童,培养良好的品质,孝悌友爱,勤学苦读,坚守品德,报效国家。与此同时,书中也有一些反面的例子,用以警醒儿童。如“南风掷孕,商受斫涉”,说的是贾南风与商纣王暴虐成性,残忍无比;“邾子投火,王思怒蝇”,说的是邾庄公与王思性格急躁,反受其害;“齐景驷千,何曾食万”,说的是齐景公与何曾奢靡浪费,不得民心;“鲁褒钱神,崔烈铜臭”,崔烈花钱买官,难免铜臭。在形式上,全书按韵编排,从切韵东字起,逐联押韵,每韵四字,便于背诵,朗朗上口,可以培养语言的韵律感和节奏感。上下两句对偶,基本上每句各讲一个典故,也有少量句子讲同一个故事。前后两个典故以类取事,事件性质或人物类型相近或相反,前后形成互文,便于理解,并打破人物所处或事件所发生的时间限制。
三全本《蒙求童蒙须知》内页
在《蒙求》之前,就出现了很多蒙学读本。如西周的《史籀篇》,秦朝的《仓颉篇》《爰历篇》《博学篇》。这些蒙学读本以识字为主,内容多为字词的罗列,缺乏语言的逻辑,且年代久远,或已散佚,或残缺不全。至汉代的《急就篇》、南北朝时的《千字文》,内容编排上有了明显的进步,增加了社会、历史、动物等方面的内容。在《蒙求》之前,蒙学读本的内容多以识字为主,在此基础上渐渐添加各方面知识。然而,除了基本的识字之外,古人读书作文,也需要知晓历史典故,了解天文地理。于是,兼具以上知识内容的《蒙求》,面世之后即风行一时,流传至今。《蒙求》涵盖了各个方面的数百个历史掌故,开启了蒙学读本的新形式,突破了之前以识字为主的单一格局,出现了一大批模仿之作,如《春秋蒙求》《两汉蒙求》《名物蒙求》《孝弟蒙求》《训女蒙求》《赵氏家塾蒙求》《宗室蒙求》《文字蒙求》等,被称为“蒙求体”。另外,《蒙求》也启发了后世《三字经》《龙文鞭影》《幼学琼林》等书的创作。《龙文鞭影》初名《蒙养故事》,与《蒙求》一样,它也是按韵编排,一句一个典故(有个别处是两句一个典故),上下两句典故之间有内在的联系,收录的故事也有很多重合的。综上,《蒙求》一书不仅收录了众多的历史典故,且在后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即使后来涌现出很多模仿之作,以及其他优秀的蒙学读本,其地位却依然无法撼动,传承至今。《蒙学》不仅适合儿童阅读,对成人亦多有裨益,“错综经史,随便训释,童子则固多弘益,老成颇觉起予”。中国古代的蒙学教育有着非常完善的制度和成熟的体系,儿童启蒙学习,除了阅读《蒙求》等读本,学习文化知识外,还要掌握最基本的行为规范,做到谦和有礼,端庄大方,因此,行为规范也是儿童启蒙的重要内容。南宋大儒朱熹非常重视教育,尤其是儿童教育,亲自编写了《童蒙须知》(又名《训学斋规》)这一本训蒙教材,培养儿童的礼仪规范、生活习惯。内容包括“衣服冠履”“语言步趋”“洒扫涓洁”“读书写文字”以及“杂细事宜”等内容,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朱熹礼仪教育思想的体现,也是切实可行的儿童行为规范。儿童首先要掌握的,是生活自理能力,所以“衣服冠履”是朱熹讲的第一个问题,教导儿童要学会正确地穿戴、存放衣服,身体端正,衣服整洁。“语言步趋”方面,朱熹强调儿童要温和谦恭,宽以待人。“洒扫涓洁”也是儿童的重要学习内容,儿童要经常打扫庭院,擦拭家具,使环境整洁卫生。“读书写文字”时,要将书桌收拾整洁,读书时要“心到、眼到、口到”。其他“杂细事宜”中,还讲到饮食、礼节、出行、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知识。
敦煌出土文献《凶吉书仪》意外记录了一千多年前小朋友的涂鸦之作
朱熹制定的这份行为规范,具体可行而不古板。他不仅仅在讲具体的行为,更能揭示出其中的道理。如“三到”读书法,强调心、眼、口的配合,要用心细读,才能理解书中的意思。一代大儒不厌其烦,谆谆教诲,对儿童的爱护与期望溢出书页,跨越千年的时空,那可亲的长者似乎就站在我们前面。
相关阅读: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系列最新书目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系列最新书目点书影进入当当购买本书点此进入京东购买本书《蒙求童蒙须知》(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王永豪译注简体横排32开精装-7---.00元(统筹:一北;编辑:思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