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只挂灰不披麻,黄花梨长案几百年依然完美 [复制链接]

1#

黄花梨质地坚实、致密,可存放千百年不朽,木纹流畅、华美,打磨后光滑、细腻,因此木器一般不上漆,披麻挂灰看似无用武之地。

然而也有少数黄花梨家具,尤其是一些年代久远的传世品,在其背面或底部,依然有这种老工艺,不过大多数情况下是只挂灰,不披麻。

在此先略作说明,披麻和挂灰其实是两种工艺。麻是指麻布,灰是指草木灰,用砖瓦灰与碳化过的草木灰和成泥状,刮在家具背面,再用细灰找平,叫挂灰。

十七世纪黄花梨夹头榫翘头案,长.8宽42高78.5厘米,独板面心两端装在翘头之下,云纹牙头和牙条平接,用料好、工艺精,是级别很高的收藏品。

底部黑漆保存得较好的部分,内表面平整,案子在制作之初大致就是这个样子的。

随着岁月流逝,泥灰壳上出现了一条条龟裂,边缘及转角处开始脱落,露出黑漆下隐藏的信息。

杂乱无章的一团团细线,就是泥灰中的草条,案底经过了挂灰处理。

草条之下可见底板,并无麻、布等织物遗迹,说明工艺中没有披麻工序。

即便如此,挂灰的作用还是很明显的,翘头案历经三四百年,牙条和牙头间依然接合紧密,整体结构完好,不得不说这是披灰的功劳。

相对来说,披麻更为复杂,首先要将各拼接面用灰膏找平,然后再披麻布或全身包裹,最后进行挂灰工艺。

十七世纪黄花梨圆角柜,集披麻、挂灰于一体,既应用在背板普通木头上,也用于黄花梨,体现出不同的目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