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中央苏区青年运动史》
黄媛媛
共青团石城县委书记
萧华忆“少共国际师”(节选)04:26来自赣南日报
“少共国际师”的成立,是为了抗击和粉碎敌人的疯狂进攻,保卫革命根据地。“八五”誓师以后,我们开赴石城,展开了紧张的战斗训练。那时,除了青年们自己带来的红缨枪以外,部队还很少有别的武器。恰好三军团打下了福建的沙县,解决了敌人的一个师。“少共国际师”就派了一个团到前线搬运武器,把自己装备起来。青年们一见新缴来的武器,高兴极了,整训不到一个月,射击、投弹、刺杀等军事训练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石城的街镇上,“我们少年先锋队,英勇武装上前线”的歌声响遏行云。
从一九三四年初秋驿前战役开始,“少共国际师”配属三军团指挥,整整打了一个多月的仗。其中以八月三十一日的战斗最为激烈。敌陈诚以最精锐的五个师和国民党中央炮兵旅的兵力向我军西华峰一带阵地猛攻,经过友军和我师反复的出击,给了敌人以极大的杀伤。
那时部队一边作战,一边还得修碉堡、挖工事,风里来,雨里去,没有人叫苦。部队生疥疮和发疟疾的很多,但没有药品,我们便用硫磺和了石灰水,煮沸后给生疥疮的病员擦洗。没有菜吃,大家晚上点起火把到水田里抓泥鳅、拾螺蛳;白天就在阵地上挖笋子、找野菜。在长期的战斗生活里,有时整天吃不到热饭,盐巴和食油也很缺乏,几个月不知肉味,营养很坏,再加上过度疲劳,战士们的体力大大下降。但我们大家知道受苦受难是为了革命,为了新中国,自上而下都互相关照、互相鼓励。特别值得提到的是根据地人民群众和各县青年团、少先队、儿童团的热情帮助,没有草鞋送草鞋,没有黄烟送烟叶,还经常派人来慰问我们,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那时最困难的要算是弹药,由于连续战斗的消耗,每人十发翻造子弹早已快打光了,一两颗手榴弹都被看成是宝贝。这时,我们就在阵地上堆满了木头、石块,前沿布满了竹尖桩、鹿砦,敌人进攻,就和他们白刃肉搏。
一九三四年十月初,我们“少共国际师”承担了掩护军团主力转移的任务,展开了石城保卫战。这是整个中央红军战略转移的开始。这一仗打得很壮烈。连续战斗的伤亡,使一万多人的“少共国际师”,只剩了五千来人。这时候,根据地各县党和青年团,在战火中帮我们补充了两千多人,为我们送来了大批的慰问信和慰劳品,使我们的士气受到很大鼓舞。经过一年来的艰苦战斗,我们这支平均年龄不满二十岁的队伍,为了共产主义和新中国的理想,锻炼得更加坚强了。
来源:赣南日报
编辑:谢忠英校对:彭芳
值班主任:明心武
编审:李忠生陈昱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