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豫健中医医眼看水浒古代中医分科 [复制链接]

1#

《水浒传》是四大文学名著之一,我们可以欣赏其中记述的历史故事,也能够从中管窥北宋时期我国医学发展之一斑,同时还能在不经意处收获很多传统医学的知识和典故。

书中第六十五回,宋江背上起了痈疽,疼痛难忍,梁山众人寻了医者过来诊治,效果不佳。于是浪里白条张顺便推荐了神医“健康府安道全”。这安道全医术究竟有多高明呢?古人有首诗,单题安道全好处。道是:肘后良方有百篇,金针玉刃得师传。重生扁鹊应难比,万里传名安道全。

介绍安道全的时候,书中写他“内科外科尽皆医得,以此远方驰名。”

那么问题来了。“内科”“外科”这难道不是现代医学的分科方法吗?古时候的中医也有分科吗?如果有的话,是怎么分的呢?

大家不必奇怪,在野小中医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您,中医不仅有分科,而且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像“心理咨询师”“营养师”“健康管理师”这种听起来很“时髦”的职业啦!

根据《周礼天官冢宰》记载,当时的医师主管医疗卫生的政策和法令,征集药物来供医疗使用,凡是国家有内科疾病的人,或有外科和骨伤科疾病的人来到这里,就根据病情分派医生为他们治病。年终通过考核医生们的治病情况来制定他们的俸禄。下设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四科。

这就是中医医史上著名的“医分四科”的典故。

在这四科的医生中,食医是和饮食有关的医生,就类似于现在说的营养师,主管调配君王的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及八珍之类的食物,而且在调配这些食物的时候还特别有讲究。

调配主食要比照着春天的温。就是说“吃东西要吃温的”,不能吃凉的,也不能太烫,这是不是和我们现代的饮食理念也很相符呢?

调配羹汤要比照着夏天的热。羹汤类要趁热喝,凉了的鸡蛋羹、玉米羹和各类煲汤是不是没有热着好喝?这一点大家也都深有体会吧!

调配酱类要比照秋天的凉。既然主食和羹汤无论从温度上,还是从食性上都偏温热,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阴阳平衡呢?酱类要凉!到现在我们吃的各类酱品和酱菜也都是凉着吃,不用加热的,对吧?

调配饮料要比照冬天的寒。饮料主要用于解渴和助兴,很大程度上起到解除食物油腻、平衡食物热性的作用,所以饮料的性质可以偏寒,比如西瓜汁、橘子汁等。

由此看来,食医的工作也很艰巨啊!

再来说下疾医、疡医和兽医。

疾医主管治疗内科疾病。主要是一年四季的流行病,比如春季的头痛,夏季的疥疮等皮肤病,秋季的疟疾和畏寒发冷的病,冬季的咳嗽和气喘病。疾医负责用五味的食物和药草来治疗百姓的疾病,通过观察病人的声音、气色来判断疾病预后,通过诊察病人九窍开闭的异常以及脉象的搏动情况来对症下药治疗疾病。疾医类似于我们现在的内科医生。

疡医专门负责治疗肿疡、溃疡、金创等各类外伤和能够溃烂肿痛的皮肤疾病。他们主要使用外敷药和拔除脓血、销蚀腐肉的药剂,用药性峻猛的药物治疗患处,用五谷调养病人的身体。疡医类似于现在的外科医生。

兽医负责治疗牲畜的疾病。包括用水给牲畜洗澡、带着牲畜运动(遛),以此来节制病情,使牲畜的血气运动,进而仔细观察它所表现出来的症状,然后治疗。兽医使用的治疗方法相当于疾医和疡医的综合,只不过治疗对象不同罢了。

《周礼》里面的“医分四科”充分说明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医学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平,医疗行政组织分工明确,相当缜密。《周礼》分的这四科,是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医学分科。正是有了这个最早的分科,才有了后来医学分科的不断发展和逐步完善。

如唐代的太医署就设有医科、针科、按摩科和咒禁科。在医科之下又分为体疗(内科)、少小(儿科)、疮肿(外科)、耳目口齿(五官口腔科)、角法(外治法)等科。

到宋代,太医局发展到九科,到元明清三代则分为十三科。

而在外国,阿拉伯国家的医学是在公元九世纪左右才开始有分科。

因此,说起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除了国画、书法,还有早早走在世界先列的瑰宝——中医哦!

(作者:书小言责任编辑:杨华)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