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权舆山海经寻踪探秘之青丘山 [复制链接]

1#
原文

青丘山算是目前为止在文字字形上唯一一个比较现代化的山了。说道青丘山可能大家有些耳熟,没错了,大名鼎鼎的九尾狐就是出自这座山。

青丘山的首句依然是向阳面多玉,但背阴面却是多青雘。这是个什么东西呢?原文注释为青色的矿物燃料,并认为是今天的石青之类。

是不是很眼熟。这不是青金石吗。是了,在古代青金石除了做饰品还有一个比较高端的作用,那就是染料。

青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很具有争议的颜色。说到青草的时候这个颜色肯定是绿色的,至少接近绿色。但如果说到青天那就不一定是蓝色了。灰色的天叫青天。深蓝色甚至接近黑色的浓云天也叫青天。但正常的情况下天始终还是蓝色的,蓝天白云的蓝天嘛。

笔者手上有一本陈丝雨绘图、孙见坤注解版的《山海经》,这本《山海经》图片为主,文字为辅,内容比较紧凑,不如文字版的那么完整,但这上面的图画实在是精彩绝伦。

陈丝雨绘图九尾狐

九尾狐这一经典形象是许多玄幻作者都无法回避的素材之一。但实际上这个九尾狐并不是它本来的名字。原文中并没有注名,可能是这种异兽对《山海经》的作者来说都是非常罕见的,在原文描述中只是说:有一种兽长的好像狐,但是有九条尾巴,叫起来好像婴儿一样。原文描述中这种异兽是吃人的。从我们人类的立场看待问题,吃人的动物只能算是凶兽。不过呢,站在动物界的立场上出发的话,我们人类才是大凶。几乎是吃的某些“异兽”几近灭绝。

比如下面这种动物!

娃娃鱼

没错了,娃娃鱼,肉质以鲜嫩爽口著称,曾经一度被吃的差点灭绝。这可是从恐龙时代生存下来的动物啊。

不过仅从图中来看的话这种娃娃鱼长的一点也不可爱,为什么那么好吃呢?

《山海经》的作者我感觉就是一个吃货,每一种异兽后面都会注一个食者如何如何。

“九尾狐”的肉食用的话可以免疫蛊*。

“蛊”这个字我一度念成“盅”,实在尴尬的紧。

陈丝雨绘图版赤鱬

“国家库藏”版《山海经》,就是笔者目前正在研读的版本,后面一说到原文或者注释之类的都是指的是这个版本。绘图版只能当*套使用。毕竟这个图片使用起来可能会涉及到版权的问题,在后期尽量少发甚至不发图片。网友们相看图的话可以去网上检索,很多图的,比我这贴出来的要丰富的多。这里呢我们还是以文字为主。即便是文字版的《山海经》我也尽量只发原文,注释尽量“引用”使用。最大限度的避免版权纠纷。这也是本平台的宗旨之一,作为作者我们要无条件的支持。

下面我们来研究这个赤鱬。

原文注释中说这个赤鱬也叫鲵鱼,即娃娃鱼。这个就有点尴尬了。要是这么认为我们反向探讨的话,《山海经》世界的人类长的可真不咋地啊。难道说山海经里描述的世界真的是我们上一个文明纪元的世界么。我一直都觉得在我们之前的上一个文明纪元,那时的人类是从蜥蜴进化而来的智人。

当然,我这纯属是虚构,如有雷同十数巧合。

反正吧,不管这个赤鱬是不是今天的娃娃鱼我们都无从寻找其原型了。索性就当他是娃娃鱼吧。毕竟娃娃鱼可是从恐龙时代传承下来的啊,大概是最为接近上古人类的现代动物了。

兴许,《山海经》里的人类面貌真的跟娃娃鱼差不多呢!

作者当然不可能会放过肉质鲜美的娃娃鱼,赤鱬的肉“食之不疥”。意思就是说吃了赤鱬的肉可以避免生疥疮。

疥疮是由疥螨在人体皮肤表皮层内引起的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可在家庭及接触者之间传播流行。临床表现以皮肤柔嫩之处有丘疹、水疱及隧道,阴囊瘙痒性结节,夜间瘙痒加剧为特点。

本期最后跟大家聊一下《山海经》的作者。四库家藏版的山海经有一篇“编者的话”,对山海经的作者是这样介绍的——

《山海经》由战国初至汉代初不同时期的作者集体写作而成,到西汉合编在一起。部分内容来自于口头传说。《山海经》最早是由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校订的,后世学者也留下了许多研究资料,如晋代郭璞曾为《山海经》作注,清代毕沅著有《山海经新校正》,郝懿行作《山海经笺疏》等。

在我看来,《山海经》的魅力不仅仅在于它的内容,还在于从古至今它都充满了迷幻

性的魅力,这么多人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

传说中山海经的最初作者是大禹。这是十分靠谱的。大禹开创了华夏第一个朝代,夏朝,立朝初期打算编著一本山海社稷大略等等这一类的著作是非常有可能的,再加上大禹治水走过的地方太多了,就这样半真半假的早期《山海经》的原本就完成了。不过毕竟年代太过古老,当时山海经写在什么上面都是无法考据的,竹板、龟甲、石碑等等,我估计不太可能是纸,顶多皮类的软质物体。当然了这只是笔者自己的推断,具体是谁真的很难说清了。

但既然是笔者的推断,那以后咱们将“作者”替换成“大禹”吧。就当成是个代号,毕竟作者作者的容易混淆视听。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