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医外科学肉瘿失荣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复制链接]

1#

小执医整理知识点,必须学习

1、肉瘿伴急躁易怒,汗出心悸,失眠多梦,消谷善饥,形体消瘦,手部震颤者证属

A、肝郁气滞

B、气滞痰凝

C、气阴两虚

D、肝肾不足

E、冲任失调

2、甲状腺炎中医称为

A、瘿

B、瘿痈

C、石瘿

D、瘿瘤

E、甲状腺疾病

3、下列哪项不是失荣的特点

A、质地坚硬

B、表面凹凸不平

C、多发于青少年

D、肿块联结成串

E、预后不良

4、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和原发性恶性肿瘤的疾病是

A、肉瘤

B、血瘤

C、失荣

D、颈痈

E、石瘿

5、阳和汤用于治疗失荣的证型为

A、瘀*化热证

B、阴*结聚证

C、痰瘀互结证

D、气郁痰结证

E、心肾火*证

答案与解析

1、C

答案解析:肉瘿气阴两虚证。证候:颈部肿块柔韧,随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常伴有急躁易怒、汗出心悸、失眠多梦、消谷善饥、形体消瘦、月经不调、手部震颤等;舌红,苔薄,脉弦。治法:益气养阴,软坚散结。方药:生脉散合海藻玉壶汤加减。

2、B

答案解析:瘿痈是瘿病中一种急性炎症性疾患。其特点是结喉两侧结块,色红灼热,疼痛肿胀,甚而化脓,常伴有发热、头痛等症状。相当于西医的急性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

3、C

答案解析:失荣的临床表现:一般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生长较快,质地坚硬。病变开始时多为单发结节,可活动;后期肿块体积增大,数量增多,融合成团块或联结成串,表面不平,固定不移。一般无疼痛,但合并染*时,可有压痛。日久癌肿溃破,疮面渗流血水,高低不平,形似翻花状。其肿痛波及范围可向面部、胸部、肩背部扩展。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属古代外科四大绝症之一。

4、C

答案解析:失荣是发于颈部及耳之前后的岩肿,因其晚期气血亏乏,面容憔悴,形体消瘦,状如树木枝叶发枯,失去荣华而命名。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和原发性恶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属古代外科四大绝症之一。

5、B

答案解析:失荣阴*结聚证证候:颈部肿块坚硬,不痛不胀,尚可推动,患部初起皮色如常,以后可呈橘皮样变,伴畏寒肢冷,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或弦细。治法:温阳散寒,化痰散结。方药:阳和汤加减。

肉瘤

要点一肉瘤的概念及临床特点

肉瘤是发于皮里膜外、由脂肪组织过度增生而形成的良性肿瘤。其特点是软似棉,肿似馒,皮色不变,不紧不宽,如肉之隆起。相当于西医的脂肪瘤。西医所称的肉瘤是指发生于间叶组织的恶性肿瘤,如脂肪肉瘤、纤维肉瘤等,与本病有质的区别,临证中不可混淆。

多见于成年女性,可发于身体各部,好发于肩、背、腹、臀及前臂皮下。大小不一,边界清楚,皮色不变,生长缓慢,触之柔软,呈扁平团块状或分叶状,推之可移动,基底较广阔,一般无疼痛。多发者常见于四肢、胸或腹部,呈多个较小的圆形或卵圆形结节,质地较一般肉瘤略硬,压之有轻度疼痛。

失荣

要点一失荣的概念失荣是发于颈部及耳之前后的岩肿,因其晚期气血亏乏,面容憔悴,形体消瘦,状如树木枝叶发枯,失去荣华而命名。相当于西医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癌和原发性恶性肿瘤。多见于40岁以上的男性,属古代外科四大绝症之一。要点二失荣的病因病机因足少阳胆经循行耳之前后,肝与胆相表里,故失荣的发生与肝胆关系密切。如七情内伤,忧思郁怒,肝失条达,气机不舒,气滞血瘀,阻于胆经颈络,则结为肿块;或脾虚运化失司,水湿津液凝聚为痰,痰瘀脏*凝结于少阳、阳明之络,可发为本病。要点三失荣的临床表现

一般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生长较快,质地坚硬。病变开始时多为单发结节,可活动;后期肿块体积增大,数量增多,融合成团块或联结成串,表面不平,固定不移。一般无疼痛,但合并染*时,可有压痛。日久癌肿溃破,疮面渗流血水,高低不平,形似翻花状。其肿痛波及范围可向面部、胸部、肩背部扩展。

要点四失荣的治疗

1.内治

(1)气郁痰结证

证候:颈部或耳前、耳后有坚硬之肿块,肿块较大聚结成团,与周围组织粘连而固定,有轻度刺痛或胀痛,颈项牵扯感,活动转侧不利,患部皮色暗红微热,伴胸闷胁痛,心烦口苦等症。舌质红,苔微*腻,脉弦滑。

治法:理气解郁,化痰散结。

方药:化痰开郁方(经验方)。药物有玄参、牡蛎、夏枯草、天竺*、川贝母、胆南星、柴胡、青皮、荔枝核、橘核、鹿含草、半枝莲、射干等。

(2)阴*结聚证

证候:颈部肿块坚硬,不痛不胀,尚可推动,患部初起皮色如常,以后可呈橘皮样变,伴畏寒肢冷,纳呆便溏。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或弦细。

治法:温阳散寒,化痰散结。

方药:阳和汤加减。

(3)瘀*化热证

证候:颈部岩肿迁延日久,肿块迅速增大,中央变软、周围坚硬,溃破后渗流血水,状如翻花,并向四周漫肿,范围可波及面部、胸部、肩背等处。伴疼痛,发热,消瘦,头颈活动受限。舌质红,苔*,脉数。

治法:清热解*,化痰散瘀。

方药:五味消*饮合化坚二陈丸加减。

(4)气血两亏证

证候:颈部肿块溃破以后,长期渗流脓血,不能愈合,疮面苍白水肿,肉芽高低不平,胬肉翻花。伴低热,乏力,消瘦等。舌质淡,苔白或无苔,脉沉细。

治法:补益气血,解*化瘀。

方药:八珍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

2.外治

(1)早期颈部硬肿为气郁痰结证者,可外贴太乙膏;或外敷天仙子膏,取天仙子50g,用醋、蜜各半调敷,每日换1次。

(2)早期颈部硬肿若为阴*结聚者,可外贴阳和解凝膏或冲和膏。

(3)岩肿溃破胬肉翻花者,可用白降丹掺于疮面,其上敷太乙膏。若溃久气血衰败,疮面不鲜,可用神灯照法,疮面掺阴*内消散,外敷阳和解凝膏。

皮肤及性传播疾病

要点一皮肤及性传播疾病的病因病机

皮肤病的病因复杂,但归纳起来不外乎内因、外因两类。外因主要是风、湿、热、虫、*;内因主要是七情内伤、饮食劳倦和肝肾亏损。其病机主要因气血不和、脏腑失调、邪*结聚而致生风、生湿、化燥、致虚、致瘀、化热、伤阴等。性传播疾病主要由性接触染*致病。

1.风

许多皮肤病都与风邪有着密切关系。由风邪引起的皮肤病一般具有以下特点:发无定处,骤起骤消,如隐疹、游风;剧烈瘙痒,皮肤干燥、脱屑,如风瘙痒;多发生于上部,如面游风、白屑风等。临床上风邪常与他邪相兼为病,如风湿、风热、风寒等。

2.湿

湿有内湿、外湿之分,皮肤病以外湿所致者居多,但有时外湿与内湿相合致病。湿邪侵入肌肤、郁结不散,与气血相搏,多发生疱疹、渗液、糜烂、瘙痒等。湿邪所致的皮肤病,其皮肤损害以水疱为主,或为多形性,或皮肤糜烂、或淫浸四窜、滋水淋漓,常患病于下部,病程缠绵,难以速愈,愈后易发。

3.热

热为阳邪,火热同源,热为火之渐,热微则痒;火为热之甚,热盛则痛。外感热邪,或脏腑实热,蕴阻肌肤,不得外泄,熏蒸肌表,均可发生皮肤病。热邪致病多发于人体上部,其皮肤损害以红斑、红肿、脓疱、糜烂为主,自觉瘙痒或疼痛。

4.虫

由虫致生的皮肤病多种多样,虫不同则皮损也不相同。一为皮肤中寄生虫直接致病,如疥虫引起的疥疮,真菌则可引起手癣、脚癣、体癣、甲癣等病;一为由昆虫的*素侵入或过敏引起的皮肤病,如蚊虫、臭虫、蠓虫、虱子叮咬所致的损伤和虫咬皮炎。

此外,尚可由肠道奇生虫过敏及禽类寄生虫*、桑毛虫*、松毛虫*等引起皮肤病等,在临床中均较常见。由虫引起的皮肤病,其症状是皮肤瘙痒甚剧,有的表现糜烂,有的能互相传染,有的可伴局部虫斑,脘腹疼痛,大便中可查到虫卵等。

5.*

由*邪引起的皮肤病可分为食*、药物*、虫*、漆*等,其病机不外中其*邪或禀赋不耐对某物质过敏而成。由*邪引发的皮肤病,发病前有食“*”物史或曾内服某种药物,或接触某种物质,或有*虫叮咬史,需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后方发病。

其症状是皮损表现为灼红、肿胀、丘疹、水疱、风团、糜烂等多种形态,或痒或痛,轻则局限一处,重则泛发全身。停止上述*邪来源后,其病去也快。病重者皮肤暴肿,起大疱,破流滋水,皮肤层层剥脱,甚则危及生命,如药物*。

6.血瘀

为皮肤病重要的病因病机,凡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均可导致气机不畅,气为血之帅,血随气行,气滞则血瘀而为病。血瘀证候多见于慢性皮肤病,其特点如:皮损色暗、紫红、青紫,或出现肌肤甲错、色素沉着、瘀斑、肥厚、结节、肿块、瘢痕、脱发,舌紫或有瘀点、脉弦涩等,如黧黑斑。

7.血虚风燥

亦为皮肤病的重要病机。多种慢性皮肤病因长期皮肤瘙痒,寝食不安,脾虚食减,脾胃失其健运,阴血失其化源;或风湿郁久,郁而化热化火,伤其阴血,致阴血亏虚;或本虚病久,均可导致血虚风燥。其皮损特点以干燥、肥厚、粗糙、脱屑为主,很少糜烂、渗液,自觉瘙痒,病期较长,如牛皮癣、白疕、慢性湿疮、风瘙痒、鱼鳞病等慢性皮肤病。

8.肝肾不足

脏腑失调是皮肤病重要的病因病机,其中以肝肾不足为多见。肝肾不足主要包括先天之精不足及后天精血不足。如肝血虚,爪甲失养,则指甲肥厚干燥变脆;肝虚血燥,筋气失荣,则生疣目;肝经火郁血滞,可致血痣。肾精不充,发失其养,则毛发干枯易脱;肾虚,本色上泛,则面生黧黑斑。因肝肾不足所致的皮肤病,其特点是大多呈慢性过程,其皮损有干燥、肥厚粗糙、脱屑,或伴毛发枯稿,脱发,色素沉着,指甲受损,或伴生疣目、血痣等。因肾为先天之本,故某些先天性、遗传性皮肤病与肝肾亦有一定的关系,如鱼鳞病、毛周角化症。

总之,皮肤病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病因所引起,常为数个以上的病因共同作用所致,或内伤与外感兼夹在一起,或为实证,或为虚证,或虚实夹杂。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