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赵金山从严格意义上来说,不算是什么上门女婿,因为他傍的不是老丈人的大腿,而是姐夫孙海宇的,但是实际上也别无二样了。
赵金山正站在取款机面前,放卡、输密码、余额查询,这一系列动作,对于一年只来三回银行的人,确实略显生疏。
不过看到银行卡上多增的10万元,赵金山还是咧着嘴笑了起来。
虾塘经营这么多年,就属这回赚得多,总算没白费近三个月的劳心耕耘。
虽然卖出去的单价不怎么样,一斤30条就25元,还好产量出乎意料,也满足了。
查完账,赵金山骑着自己的小电动“突突突”回家了。
可不巧,在虾塘入口处碰见了老余伯,他家的虾正打算要卖,找人来评估呢。
赵金山停住,朝那边大喊:“老余伯,你这虾要卖了?多少钱一斤?”
“一斤40条,他给我报价是25块。”
赵金山一听,心瞬间凉了一半,不安地问:“你卖给谁了?”
“那边虾场的黄老板啊。”
赵金山一愣,说:“不可能吧,我卖给孙志伟,一斤30条左右,才25元。”
“哎呀,你怎么卖给他?他这人压价还缺斤少两,要不是看你姐夫的面上,压根就没有人搭理他。”
孙志伟是赵金山姐夫孙海宇的堂亲戚,去年才刚开始涉足收虾领域,当时他还拍下胸脯,信誓旦旦地说:“金山,大家亲戚一场,给你的绝对童叟无欺价。这样吧,我加到25元一斤。”
赵金山气呼呼地赶到孙志伟家时,人一家四口在门口摆起茶壶茶杯,嗑着瓜子,有说有笑。
赵金山来气,扯着嗓子一顿大骂,孙志伟听完,慢悠悠地蹦出一句话——这是市场价,不信你去查。
“我呸,你良心被狗叼了吧。”
几番争吵后,那股隐藏在身体内压抑许久的蛮劲突然间涌上灵魂,他抄起茶壶往孙志伟脸上一砸,一块淤青瞬间在他脸上晕开。
孙志伟一家人见赵金山来真的,冲上去就要护住自家人。
可是他们几个哪是赵金山的对手?赵金山年轻的时候就是方圆几百里,一等一的孩子王。没一会儿,就被赵金山一一推倒在地,只好改打嘴仗。
两人在光天化日之下吵起来了,引得左邻右舍都围过来观战。
众人齐心协力,把二人分开,可是也拦不住那气势如虹的嘴仗。
“你早晚叫老天爷收了!”
“你叫它来啊,我行不改名,坐不改姓。”
……
一片混乱之余,不知道谁给姐夫孙海宇打电话,请他出山制止纠纷、主持公道。
孙海宇是当地的饲料大商,大家伙都用他厂里的虾饲料,为人正直豪爽。见到资金困难的,二话不说就给赊账,深得虾农信赖。
何况他还是赵金山和孙志伟所谓亲戚关系的桥梁,找他再合适不过了。
孙海宇风尘仆仆地赶来,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谁也不帮,劈头盖脸把双方都骂了一顿。
先是说孙志伟干活办事不像人样,早晚被社会唾弃。再说赵金山办事太冲动,不过脑子。最后才谈到重点矛盾上,该如何解决?
赵金山实在咽不下这口气,寸步不让,斩钉截铁地说:“30元一斤,多了我不要,少了我也不让。”
孙志伟虽理亏,但是采用迂回政策,假装委屈地说:“海宇哥,当初要不是你帮忙,我也没有今天这光景,我爸在世的时候老说,要记得堂哥的大恩大德,我都听你的。”
孙海宇一听到堂叔的名字,气势瞬间就降了一半,当年他出来漂泊,谁都不同意,就属堂叔最理解他,给了他一千块钱,让他好好干,出人头地,才能有了今天的他。
孙志伟此时此刻放出这条讯息,意图很明显。
孙海宇明显有些动情了,犹豫了一会儿说:“一斤26元,志伟,你给金山补差价。”
一斤只多了一元,这明显就是有失公道。孙志伟立马点头答应,赵金山还想说两句的时候,一眼对上姐夫犀利的眼神,仿佛在说:“给我个面子,吃点亏又能怎么样?”
赵金山迫不得已地点了点头,但是他能感受到心底在淌血的声音。
2
赵金山一回到家,就跟妻子李小英说了被那孙子坑了几万块钱的事,她正在厨房做饭,听到这,抄着锅勺就跑出来了,颇为强势地骂他:“钱要不到,你回来干什么?你不会跟他拼了。”
“瞅你这话说的,我没有拼命吗?我把他都打了。”
“光会打人算什么本事,有本事把钱拿回来!”
“我倒是想拿,你姐夫不肯啊!”
“这关我姐夫什么事?”
“那孙子不是你姐夫亲戚么,你姐夫说了,看到他的面子上,各退一步。”
“我姐夫这人怎么这样啊!”李小英说这话的时候,气势明显弱了很多,也不敢再逼问,拿着锅勺灰溜溜地跑回厨房接着干活,再也不敢提及这件事。
赵金山小声啐了一句:“哼,就知道窝里横。”
李小英之所以不敢对姐夫有所异议,是因为从二十八岁那年起,整个娘家人,就是她坚实的后盾,是她的底气。
赵金山和李小英同岁,经由两人的共同朋友介绍,在二十二岁那年结婚。
赵金山的老家跟李小英的老家隔着一个小时的大巴,半个小时的三轮车程。这在那个年代而言,算是远嫁了。
刚认识那会儿,赵金山毫无掩饰,总是自豪地叙述他光荣正义的过去。
比如20岁那年,赵金山老板的债务人欠钱不还,老板带着他一个人,去跟赖皮的欠钱人交谈,还没动手,对方就被他的胆识吓坏了,老板对他欣赏有加。
当时要不是他年少无知,热爱自由,早就跟着老板发家致富了。现在想想,还有些后悔不已。
李小英年轻的时候,每每听到赵金山说这些,总是捧着下巴,瞪大眼珠子,露出无比欣赏崇拜的眼神。
后来成家立业,才发现男人能干才是本事,能打顶多算勇猛,一点用处也没有。
赵金山回家后就开始了漫长的务农时光,可是他的心思压根就不在这。
屋后的那片香蕉田,被他料理得蔫吧蔫吧的。人家的香蕉是不管刮风下雨,总归是有所收获。他的呢,是不管晴天蓝天,都是不得安好。
每天太阳最烈的时候,其他的庄稼户都跑地里去呵护自己的果林,他拿着蒲扇,在树荫下摆着小摇椅纳凉。
边纳凉边回忆青春,那个骁勇善战、青春无敌的自己,竟不觉间嘴角上扬。再看看在厨房忙碌的李小英,这个女人早就不听他讲当年往事,内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失落。
正悲喜交加之际,李小英拿着锅勺出来了,指责道:“你能不能勤快点,去地里看看香蕉树?”
赵金山白了她一眼,闭上眼睛,进入梦乡中。
李小英叨叨几句,便回厨房了。她知道自己男人的脾气,一说得多了,非跟你急,家里的瓶瓶罐罐估计都不够摔的。
而且说了白说,他压根就不把李小英的话放在心里,认为她就是个头发长见识短的农村妇女。
李小英说不动赵金山,渐渐便减少了剧烈的冲突,无奈之下说几句便作罢。
3
李小英的姐姐李小艾自从去了南边的一座小城镇,在那边先是养虾,后来又卖起了饲料,生意越做越大,成为当地的饲料大户。
李小英人生第一次坐上小轿车,就是在姐夫孙海宇的车上。她感受着舒适的座椅,路边一晃而过的小树行人,发出连连的称赞声。
回来之后,她时不时就对着赵金山说:“我看要不就去姐夫工厂干活吧,起码稳定。”
“要去你自己去!”
赵金山直截了当地拒绝,原因很简单,他本来就叫李小英一家瞧不上,再加上姐夫孙海宇会赚钱,回回家庭聚会,他都是饭桌上冷嘲热讽的第一对象。
人要脸树要皮,再怎么落魄他也坚决不去投靠。
可是生活就是此时不低头,早晚都要低头。
那一年,女儿大雅上一年级,他竟然连50块钱的学杂费都拿不出来,又抹不开面子,只好让女儿去找爷爷拿。
他这辈子都忘不了,女儿回来之后,那张湿漉漉的小花脸。
“怎么哭了,爷爷骂你了?”
“没,那你咋哭了?”
“爷爷骂你了,他说你没用,我不知道怎么办!”
50块钱的人民币被女儿的小手揉得皱巴巴的,眼泪在她脸上如潮水般涌出。
赵金山忍不住红了眼眶,暗自骂了自己一声:“你这个没用的东西。”
成长的代价,就是学会低头,学会跟过去的自己告别。
“你跟姐夫说一声,看我什么时候过去帮忙合适!”
赵金山在李小英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着实把她吓了一跳。
她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让那个不可一世的赵金山低头?
可是她不敢多问,生怕多问一句,眼前这个汉子就反悔了,连连点头说:“好,我这就去问。”
赵金山一个人坐了八个小时的大巴,才赶到姐夫所说的小镇。
从繁华的高楼大厦一路深入偏僻的小城镇,从灯红马绿的城市大马路到绿树成荫、人烟稀少的乡镇小路,赵金山内心着实咯噔了一下。
不过一看到大路两旁遍地的虾塘,他才确认无误,是这个地方没错了。
姐夫的工厂在这个城镇最偏远的地方,一间大工厂。
自家的屋子就在工厂旁,四层的小洋楼,一楼车库停着宝马保时捷,着实气派。赵金山由刚刚的小失望变为赞叹不已。
姐夫给他摆了一桌欢迎酒席,才把他正式领到工厂里,分配的岗位是仓库主管,负责货物运输清点等工作。
一个月的工资三千,但是年底看工厂盈利情况,会有相应的分红。
赵金山去了没多久,李小英就总是嘱咐他机灵点,别在她娘家人面前丢人现眼。赵金山知道轻重,为了家人及面子,怎么也得把那颗心收起来!
他干得比谁都卖力起劲,做起事任劳任怨,虽不会花言巧语,但是实在靠谱。
姐夫孙海宇对他赞赏有加,就连李小英听到了,都忍不住嘀咕:“这还是我以前认识的赵金山么?”
一年后,孙海宇就提出让赵金山把妻儿都接过来,大家一起在这个小镇上安营扎寨,彼此间也有个照应,共同发家致富。
虽然生活不像以前那么窘迫了,但是赵金山渐渐觉得,在这种表面虚华下,自己已经离当初那个称霸一乡的自己,越来越远了。
名义上他只是来打工的,却慢慢地感觉自己活成了一个“上门”女婿的样子。
他不确定这样继续,到底对不对?
可是,好日子总比苦日子好吧!
4
赵金山在仓库帮忙的那些年,莫名地就养成了随叫随到的性格,莫名地就真成了“上门”女婿了。
半夜两点,孙海宇的一通电话,不管是寒冬还是酷暑,他都要爬起来,马上赶到现场去盯着。春节期间,孙海宇一句话,他便要订车票,火速往回赶,连家人团聚的时光都放弃了。
一旦现场发生什么问题,即便跟他没有任何关系,孙海宇也总他拿开骂,不为什么,大概就是起到杀鸡儆猴、大义灭亲的效果。
平日大多数时候,赵金山更像是一个打杂的佣人。
有时候姐姐姐夫出去逛街回来,路过厂里,就顺道把赵金山喊过来帮忙,让他去把后备箱的东西搬上楼。
媳妇李小英比他更加有过之而不及,去孙海宇家做客,一进门她就喊着让他去厨房帮忙打下手,自己则拿着扫把拖把,把姐姐家里打扫得一干二净。
赵金山很不理解这样的狗腿行为,更带着点蔑视,只是自己何尝不正是在以这样的身份活着?
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这大概就是“知恩图报”吧!
有一段时间他还保留着刚烈的性格,可自从被孙海宇狠狠地教训了一顿之后,整个人便彻底收敛了。
那是养殖旺季的时候,厂里的饲料有些供不应求,孙海宇下令必须提前预约,标明数量所需日期,按单发货,无论是谁都不准给情面,客户一律平等。
老王是孙海宇的老朋友了,又是厂里的大客户,偏偏就不守这条规矩。一进厂里来,就说要拉走袋饲料。
赵金山不答应,仓库的袋饲料都是要发给预约的客户的,不多不少,正正好。他们都在赶来的路上,一旦提不上货,预约的意义何在!
“金山啊,你去问问,我跟你姐夫什么关系?”
“王哥,这真不是关系不关系的问题。要不你现在预约,有货的话,第一时间给你。今天的真不行,对预约的客户没法交代。”
老王瞟了他一眼,一副我跟你说不着的表情,拿起手上那台老式手机,“滴滴哒哒”便给孙海宇打电话。对着孙海宇,直接一顿冷嘲热讽,说什么不顾朋友情的牢骚话。电话那头的孙海宇,连连道歉,示意让赵金山接电话。
“金山,老王的饲料,优先给他安排。”
“姐夫,这真不行,今天这些货,本来就推迟三天了。再有人没有领到货,怕是对我们声誉不好。”
“这些你就不用管了,我来安排。”
“真不成……”
“我是老板还是你是老板?”
赵金山拿着手机,一听这话手都有点抖了,瞬间意识到自己有些越界了,赶忙点头答应了。
在老王的司机搬货的同时,预约的客户们赶到了现场,一听说今天的货可能有些不够用,大家伙纷纷下场抢货。并对插队者老王表示抗议与不满,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吵了起来。
老王说:“你们这帮屠夫,不知道先来后到啊!”
其他预约客人说:“到底谁先谁后,自己心里清楚。谁插队,谁就是孙子!”
场面一发不可收拾,赵金山也不知道被啥冲昏了脑袋,竟然重拾曾经那个正义少年形象,对着人群开喊:“都别吵了,按照预约来,谁有预约谁就拿货!”
大家纷纷拍手叫绝,除了老王,黑着脸,哼地一声离开了欢呼雀跃的现场。
事后,赵金山被姐夫孙海宇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说:“榆木疙瘩,人倒是挺勤快的,怎么就不懂得变通呢?
种地种不好,打工又不灵活,你这副德行,我怎么敢把重要的岗位交给你?还有你在我这打工,上班时间我就是你老板,不是你姐夫,老板的话你都当耳旁风了?
老王是什么人,是我们的大顾客,你揣着你的规则和正义,是能赚钱还是能养家……”
赵金山被孙海宇骂得脸红耳赤的,不是因为羞愧,是因为怨气与不屑。但是他极力地克制自己,什么也没有说。
李小英骂他:“没脑子,难怪一辈子发不了财!”
赵金山已经不像是年轻那样,说两句不符合自我价值观的事,就非要固执得跟你拧下去了。
他选择了把曾经那个少年隐藏好,变身为成熟隐忍的一家之主,在心底默默告诉自己——以后老板说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多嘴多舌!
在孙海宇的工厂里,待了将近5年,他才从那里辞职,出来单干,租了几十亩虾塘,成为了养虾户。
虽说是成为了自由之身,但是整个操作过程中,也少不了孙海宇的帮忙,包括虾塘租金的谈判、饲料的价格。
孙海宇的存在,让他的养虾之路减少了很多的成本。
好像,他终究是摆脱不了这种“报恩”的生活,摆脱不了“上门”女婿的身份。
5
李小英喊赵金山吃饭的时候,他还在拿着小本本,计算自己到底亏了多少钱。
将近两万的亏损额,对于终日风吹日晒、勤勤恳恳的虾农赵金山来说,就是一笔天文数字。
他疼得头皮发麻,一边扣除水电等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一边不熟练地操作着手机计算器。
李小英看着他那不大气的样子,忍不住嫌弃地说:“吃饭啦,别计较了。”
“能不计较吗?两万元呢,我又不像你姐夫那么有钱,说不要就不要。”
“你傻啊,这些年姐夫给你的优惠,不抵这两万块啊。”
“这是两码事,报恩归报恩,吃亏归吃亏。我可以给你姐夫做牛做马,可是得讲公道!”
“你瞅瞅你这副德行,一板一眼的,难怪我姐说你烂泥扶不上墙,天天就知道计较一些有的没的,这样的人怎么发财?”
赵金山近几年在妻子娘家,可谓是任劳任怨,没想到妻姐竟然在背后数落自己,一时间脾气就上来了,说:“你以为你姐姐姐夫又是什么好货色,不就是有两个钱吗?吩咐我做事的时候,从不把我当人看,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当逗狗呢!”
“赵金山,你别忘恩负义啊。”
正是这四个字,让赵金山原本熊熊燃烧的烈火瞬间灭了下来。他放下手中的笔,捧起白米饭,一声不吭地吃了起来。
李小英还在喋喋不休,说:“你知道孙志伟为什么骑在你头上吗?就是因为你这人嘴笨,不懂得拍马屁。
姐夫老家的侄子阿亮,人家才来几年啊,现在已经坐上经理的位置了。你呢?来了5年,一个不起眼的主管,什么也不是。所以不怪我说你,你这人就是没用……”
李小英自从有了娘家撑腰,说话做事都有底气了,经常对着赵金山冷嘲热讽,这在以前是想也不敢想的。而且内心无意中萌生了一种优越感,总觉得要不是她们老李家,赵金山没有今天的好日子。
突然孙海宇的电话打来,赵金山正想接起电话的时候,李小英一把夺过电话,露出标准的职业微笑,清了清嗓子说:“姐夫,怎么了?”
“哦,我找金山。下午跟我去趟市里买家具,搬一下。”
“好的姐夫,几点出发?”
“一点吧。”
李小英还未来得及把抱狗腿的行为做齐全,孙海宇就挂断了电话。李小英内心有股失落感,不过很快便消逝,转而变成对赵金山的颐指气使。
“姐夫让你一点去他家,陪他去市里买家具。”
“下午虾塘要除草泼药,我没时间啊!”
“这你就不用管了,我来就成,你尽管去。”
“你一个人不行的,家具找谁陪去都行,咱家的虾要是没了,找谁赔去。我又不是你们家的佣人,怎么总是指使我去跑腿?”
“你去不去?”
李小英瞪大自己的双眼,直勾勾地看着赵金山。迫于形势,赵金山只好答应。
“那还愣住干嘛,赶紧去啊。”
“等我把饭吃完,不是一点吗,来得及。”
“等你饭吃完,黄花菜都凉了,你赶紧去,吃什么饭。”
赵金山看着李小英一副卑躬屈膝的样子,刚才压下去的火气又冒起来,叛逆的情绪高涨。
这回他是死活不去了,让姐夫自己找别人去。李小英当然不让啊,姐夫为什么不叫别人,非叫赵金山,那是从他内心深处,最终认可的还是妻妹一家。
摆在眼前的大好机会,为什么要让它溜走?
于是,两人爆发了一场更大的争吵。李小英觉得赵金山没用,自己当初是瞎了眼。赵金山觉得李小英势利。看见别人有钱就眼红,不要脸地往前蹭。
这么年,仗着娘家的靠山,李小英说话的音量是越来越大,说话的态度是越来越泼妇,说话的尺度是越来越难听。赵金山不想跟她再继续争吵下午,抄起车钥匙就要离家。
“去哪里?”
“你管得着吗?”
“嘭”的一声,李小英直接捉起一只碗扔向了赵金山,砸疼了赵金山后,在地球的引力下,进行了一番短暂的自由落体,最后在坚实的水泥地板的碰撞下,碎个稀巴烂。
“离开可以,把我家的东西留下再走。”
“什么叫你家的东西?”
“赵金山,你现在身上穿的、戴的,全是我们家带来的,有本事都脱下来,自己挣去。”
自从赵金山靠着孙海宇的帮助,开始走上生活的轨道,李小英就一直说着这样的话。
赵金山知道不能跟她继续争吵,否则场面只会一发不可收拾。
赵金山倒车出库的时候,李小英还追着出来,骂骂咧咧的。
他不明白,岁月到底是如何摧残一个人的?
他也好,她也好,都逃不过!
6
赵金山没敢撂挑子走人,他开着车直奔孙海宇家,只是一路上心情纳闷。
上次家族聚餐,孙海宇当着岳父岳母的面,当众就开始数落起赵金山,说他固执不懂得变通,暗地里的意思就是——我是使了劲想帮他,可惜他自个不中用啊。
赵金山当即脸上便有些不悦,让他去做那拍马屁的人儿,他宁愿就这样安安稳稳地过下去。
自己一不偷二不抢三老老实实干活,没什么过错。可是毕竟是孙海宇,他只能尴尬地赔着笑,喝下一杯杯苦涩的酒。
谁知李小英却来劲了,顺着话茬说:“可不是么,姐夫。我在家就天天数落他这一点,光会干活不会说话,顶什么用?我也不怕家丑,要不是我善于处理这些人际关系,我们家早就没啥朋友了。”
李小英在娘家人那里,总喜欢往自己脸上贴金,彰显自己才是一家之主的姿态。事都是她处理的,活都是她干的,养殖计划都是她安排的,赵金山就是个听话的工具人。
此举的目的,大概就是害怕自己在有钱有势的娘家人面前丢了姿态。
加上刚才孙海宇的数落,赵金山冷冷地说:“对,都是你干的,斤的饲料都是你抬的。”
只一句,便彻底惹怒了李小英。
仗着娘家人在现场,她开始不留情面地骂赵金山,说他一辈子没本事,现在有房有车,不都是靠着自己娘家人!有本事去找赵家人,不要依附李家人。说着就要他净身出户,不要像只寄生虫,赖着她们李家。
赵金山默不作声,他本来想让李家人看看李小英平日里都是怎么样仗势欺人的,看看她说得都是些什么混蛋话的!
谁知岳父岳母连带孙海宇李小艾,劝完架,只字不提李小英的过分行为。
李小艾更是装好人般地劝说:“金山,小英从小到大就是这样,说话不过脑子,但是心地善良,你多担当点,男人就应该大气点。”
赵金山从那一刻就明白了,自家人归自家人,血缘关系也终究是血缘关系。而且在这个世界,他这种穷汉子说了不算。
赵金山来到孙海宇的家时,才12点50分,大家都在吃午餐。
看着满桌的美味佳肴,他才想起自己刚刚匆匆出门,没吃多少,肚子直饿得咕咕叫。主人没有开口邀请,他也不好意思上桌,便在客厅的茶桌前找了一个角落的地方坐下。
20分钟后,孙海宇吃完饭走过来,泡上了一壶茶,说:“金山,早上的事,你别往心里去。我已经狠狠地骂过孙志伟了,在咱这做生意,讲究的是良心,以后他不敢的了。你和他都是我自家的兄弟,大家都既往不咎,好好携手赚钱。”
“是是是,姐夫说的是。”
赵金山伪装着自己的不悦,点着头赞同。不一会儿,气氛又陷入诡异的尴尬中。
孙海宇起身,直奔楼上。赵金山心里清楚,这下可有得等了!这就是他不愿意早到的原因,旁观者清,他比李小英都清楚她娘家人的行事作风。
大概就是有钱使然吧,从来都是呼风唤雨,所以他们的世界里永远不会有守时一说。对于他们而言,自己的时间是宝贵的,别人的时间,随意消耗也无所谓。
半个小时过去了,赵金山一个人喝着一壶凉茶,忍不住问李小艾:“大姐,咱什么时候出发?”
“等你姐夫吧,他说困了,眯一会儿再去。”
“好。”
赵金山趁着大家伙在忙碌之际,从孙海宇家溜出去了,直奔镇上的大排档。点了几盘菜,要了两瓶啤酒,大口大口地喝了起来。
等到三点钟,孙海宇才给他打电话,说可以出发了。赵金山假装不好意思地说:“姐夫,刚刚遇见几个朋友,喝了点酒,去不了了。”
孙海宇倒是没说什么,他身边顺从的人多了去了,再叫一个就成了。
反倒是李小英,为这事唠叨了赵金山一个多月,觉得他不会审时度势,不会见风使舵,更不会把握时机。
赵金山也懒得理睬她,反正更加刺耳的话,他又不是没承受过。
他觉得自己已经足够进步了,换成年轻的人,指不定就撂屁股走人了,哪里还会解释那么多?
7
最近赵金山确实想走人了,因为“上门”女婿的生活确实不咋地。虽说靠着人家的帮忙,不应该说这种无情的话,但是如果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仆人,也不是他想要的生活。
二弟赵银海跟他说:“哥,要是觉得不开心就回来,咱一起合伙,做个小本生意,图个自由自在,不用看别人眼色行动。”
说实话,赵金山是心动的。
可是李小英是反对的。
一来回去做生意,没有根基没有关系,失败的可能性很大。二来兄弟合伙,最终反目成仇的比比皆是。三来她不愿意离开娘家人的庇护,再回去过那种“举目无亲”的生活。
“我不回去,要回去你回去。还有,休想从我这拿走一分钱,这些钱都是靠着我娘家人才赚来的,我说了算。”
“钱都是我辛辛苦苦赚的,凭什么是你的?”
“赵金山,说话做人办事讲究良心,你自己扪心自问,要是没有我姐姐姐夫,你能有今天吗?”
“姐姐姐夫,你不提这两个名字会死啊,你自己又有什么本事,不就是一个没文化的泼妇吗?像你这种人,我早就不愿意跟你过了。离婚,家产一人一半,你留在这,我走。”
赵金山早就受够被践踏自尊的感觉,这么多年的委屈与愤怒像火山一样爆发了,他恢复成以往那只勇猛的狮子,朝着李小英怒吼,说出不留余地的狠话。
李小英着实有点愣住了,不过今时不比往日,她也不是什么好惹的主,赌气地说:“我也不想跟你这种窝囊废过日子,离就离,谁不离谁是孬种!”
“明天就收拾东西回老家,把证领了,谁不去谁没种。”
“去就去!”
说完,陷入各自的沉默中,气氛一度冷到了极点。
第二天,赵金山还在收拾东西,孙海宇就打来了电话,说:“金山,我刚刚算了一下,二雅今年是不是要上初中了。”
“是是是,上回成绩考得不错,市一中没问题的。”
“唉,咱家这几个孩子,就属二雅最聪明,其他的都不是什么读书的料。我刚刚跟朋友在聊,他说他把孩子送到了一家有名的国际学校去读书了,说对孩子以后发展好。我想着要不也把二雅送过去读,将来对孩子的语言啊经验啊,都有好处。”
“姐夫,国际学校的学费都贵,我们这种人家,就算了吧!”
“学费的事情,你就不用操心,我来搞定。”
赵金山挂完电话后,跟李小英说了这事,她高兴得找不着天南地北,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关键时候,就看得出谁好了吧!我姐他们有时候是有点有钱人的傲气娇气,但是心底还是有我这个妹妹的。”
赵金山一边把收拾好的行李往回搬,一边喜忧参半。
“不走啦?不离啦?”
李小英故意嘲讽他,他白了她一眼,然后转脸露出微笑,气氛又变得其乐融融。
8
赵金山还是没把二雅送到国际学校去读书,因为他深知有多大的手,就端多大的碗。
不要逞强,把女儿送去高级的学校,可能会导致孩子一生的自卑。就如同现今的他,在别人的手下,干着身不由己的活。再者孙海宇的恩情,他是不敢再亏欠了。
不过就像当初为了大女儿的50元学费,他决定放下尊严去给孙海宇打工一样,现在他也打算放下所谓的面子,好好赚钱养家,等将来二雅考上好大学,他能有足够的资金去供她一路腾飞。
所以,仆人就仆人吧,“上门”女婿就上门女婿吧。成年人的世界,哪有容易一说!
金灿灿的阳光洒在虾塘的水面上,增氧机的声音轰隆隆地响着,小虾三三两两地跃出水面,感受着这来自午后的清闲时光。
赵金山小心翼翼地划着竹排,慢悠悠地往前走。二雅坐在他身后,拿起水瓢,将饲料一瓢一瓢地洒向虾塘。
“二雅,用点劲,撒远点,撒匀称点,这样所有的虾都能吃到。”
“好嘞,爸爸!”
二雅头回跟着赵金山喂虾料,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与这虾塘美色交相辉映。赵金山突然觉得,是不是“上门”女婿一点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他要扛起所有的责任,让孩子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那么一切的努力与牺牲,都是值得的。作品名:《“上门”女婿》;作者:吾小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