疥疮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舌尖上的山海经 [复制链接]

1#

“荷兰小龙虾泛滥成灾居民不敢散步、不敢遛狗!”

“螃蟹泛滥成灾!加拿大政府很头疼!”

“密密麻麻!澳洲鲤鱼泛滥成灾!河道被挤爆!”

……

这样的新闻似乎屡见不鲜,面对这些新闻,网友们纷纷开玩笑地留言道:“只需三千中国人,一个月后,让你看不见它们的影子。”

玩笑归玩笑,虽然有些夸张,却也着实能看出来咱们对于“吃”的执着和热爱,无论天上飞的还是海里游的,见过的还是没见过的,放在眼前第一反应可能就是:这东西能吃吗?

“民以食为天”当然不是说说而已。

就连咱们的神话古籍《山海经》中的奇珍异兽,都逃不过被端上餐桌尝一尝的命运,虽然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山海经》中的异兽长相怪异、看起来口味略“重”,对此,鲁迅先生曾经这样描述《山海经》:“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作眼睛的怪物……

可就是这些“怪物”,书中总会告诉你它的味道如何,不仅是味道,甚至连作法和疗效都有着详细的介绍,比菜谱更厉害,正所谓: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一锅炖不下,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大,需要两个烧烤架,一个秘制,一个麻辣,来瓶雪花,带你勇闯天涯。

舌尖上的《山海经》之飞禽篇

白鵺(yè)

《山海经·北山经》记载:(单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雉,而文首、白翼、黄足,名曰白鵺,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

白鵺样子像野鸡,是一种上古神鸟,头上有斑纹,长着一双白色的翅膀和黄色的脚。白鵺有着非常不错的“食疗功效”——“食之已嗌痛,可以已痸”这一句正是说明,小到咽喉肿痛,大到痴呆犯傻,一只白鵺解千愁。

但是白鵺可并不那么容易找到,它被列为上古神话中的十大神鸟之一,代表着正义。据说白鵺可以判断人的善恶,然后选择对这个人进行保护还是惩罚。

鵸鵌(qítú)

《山海经·西次三经》:翼望之山,有鸟焉,其状如乌,三首六尾而善笑,名曰鵸鵌,食之不魇,又可御凶。

鵸鵌的长相非常奇特,外形看起来像是乌鸦,却长着三个脑袋和六条尾巴,没事儿的时候就喜欢笑两声。它爱笑到什么程度呢?传说中即便你用石子丢它,它还是会狂笑不止,你很无奈也很尴尬地离开,它依然在哪儿死命的笑。

鵸鵌不仅长相奇特,性格奇特,食用功效也很不一般,鵸鵌可是一种安神良药,据说吃了它的肉,人就不会做噩梦了,还可以辟除凶邪之气,简直是居家旅游之必备佳品。

同时,鵸鵌还是一种祥瑞之鸟,它的出现象征着五谷丰登粮食丰收。《墨子》说有这样一句记载:“三榖不收谓之凶。”可是只要鵸鵌一出现,谷满仓粮满仓便指日可待了,这也是在另一种角度对应了《山海经》中鵸鵌“可以御凶”的说法。

肥遗

《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七十里,曰英山,其上多杻橿,其阴多铁,其阳多赤金。禺水出焉,北流注于招水,其中多鱼,其状如鳖,其音如羊。其阳多箭,兽多牛、羬羊。有鸟焉,其状如鹑,黄身而赤喙,其名曰肥遗,食之已疠,可以杀虫。”

《山海经》中的肥遗出现过多次,但并不是同一种珍禽异兽,其中,《北山经》中的肥遗是一种一头二身、预示着旱魃灾害的怪蛇,而《西山经》中,生活在英山的肥遗,则是一种禽鸟,这种鸟长的类似于鹌鹑,黄身子红嘴巴,据说肥遗鸟的肉能够治愈麻疯病,还能杀死体内寄生虫,妈妈再也不用给我打虫子了。

舌尖上的《山海经》之走兽篇

狌狌

《山海经·南山经》:“招摇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

在南方的招摇之山上有异兽狌狌,它长着一对白色的耳朵,长的类似于猿猴,既能够匍匐前进,又可以像人一样直立行走,狌狌是神奇的野兽,传说中的狌狌能够通晓过去的事情,有着能言千年历史的本事。

狌狌并不怕人,所以很容易被捕捉到,据说吃了它的肉,有健步的作用,就能变得身轻体健,快步如飞。

在后来的《吕氏春秋·尹》中也有记载:“肉之美者,狌狌之唇。”,《荀子·非相》也有:“今夫狌狌形笑亦二足而无毛也,然而君子啜其羹,食其胾。”的相关记载,可见其味美。

九尾狐

《山海经·南山一经》:“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

九尾狐对我们来说可能并不陌生了,它的形象经常在影视剧和文学作品中出现,根据山海经中的记载,九尾狐不仅长相美艳,能够魅惑人心,关键是它还吃人!

但是九尾狐的肉却有着抵抗妖邪蛊惑的作用,如果有幸没有被它吃掉,还能够反吃它一口的话,就再也不怕妖魔鬼怪的妖邪之术了。

对于食九尾狐可以不逢妖邪之气的说法,西晋著名文学家、训诂学家郭璞在注释中曾说:“太平则出而为瑞”。在汉代的画像石中将九尾狐与兔、蟾蜍、三足乌等并列于西王母身边,以呈示祥瑞与子孙兴旺,但因其吃人的凶恶形象,在后来逐渐被妖化。

耳鼠

《山海经·北山经》:又北二百里,曰丹熏之山……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獋犬。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睬,又可以禁百毒。

耳鼠,顾名思义,长得像老鼠,可爱灵动,虽然有着兔子的头和麋鹿的身子,看起来却萌萌哒。

耳鼠性格好动灵活,十分讨喜,它还有一个很奇特的本领,就是可以能用尾巴飞行,这种滑翔能力也令其能够胜任一些信使工作,所以这耳鼠虽然没什么盖世神力,却十分受老百姓所喜爱,人们甚至会拿它当宠物来养。

不得不说的就是耳鼠的食疗功效了,它的肉吃了以后可以治腹部肿胀,抵御百毒侵袭,对此不仅《山海经》中有如上记载,在晋代的郭璞在《耳鼠》中也有这样的一段描述:“蹠实以足,排虚以羽,翘尾飜飞,奇哉耳鼠,厥皮惟良,百毒是御。”

舌尖上的《山海经》之海鲜篇

何罗鱼

《山海经·北山经》:“谯明之山,谯水出焉,西流注于河。其中多何罗之鱼,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痈。”

这种鱼是一个有一个头和十个身躯的怪物,实际上它是一种大肚子鱼。何罗鱼叫起来如畎犬叫,传说它可以幻化成鸟,名唤休旧。

何罗鱼的味道非常鲜美,而且食用之后可以治愈皮肤病,也有说法这种鱼可以御火。

根据杨慎补注云:“何罗鱼,今八带鱼也”的记载,有许多考古学家认为,何罗鱼其实就是现代常见的章鱼或者鱿鱼,可是这条淡水河中在古代是否有海水鱼类生存,这还是需要找到考古学上的证据的。

横公鱼

《山海经》:“横公鱼,生于石湖,此湖恒冰。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去邪病。”

传说中“横公鱼”在石湖中生活,它们以石块为食,身长七八尺,全身赤红,凶猛异常。白天的时候,横公鱼为鱼身,居住在水中,到了晚上就会幻化成人形,上岸游荡。

生活在石湖、以石块为食的横公鱼,体表有着一层坚硬的鳞片,用刀砍不动,用水煮不透,这可如何才能尝一尝它到底是啥味道的呢?难不住我们的先人!

将极酸的乌梅丢入水中,与横公鱼一起煮,它的坚硬外壳就会逐渐融化,然后人们发现,横公鱼的肉质非常鲜美,并且还有着驱邪祛病的功效。

赤鱬

《山海经·南山经:“青丘之山。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赤鱬是一种长着人脸的鱼,生活在九尾狐的老家——青丘,平时叫起来就像是鸳鸯,这种鱼的味道鲜美,而且美容养颜,吃了它可以让人不生疥疮,使脸色焕发自然光彩,真真是女孩子的福音了。

吃了它能治皮肤生疮,使脸色焕发自然光彩,要是真的能吃上几口,绝对是女孩子的福音啊!

赤鱬虽然好吃,但是不易捕捉,虽然它武力值不高,但是智商却很高,他们非常善于隐匿,常常隐藏在沼泽之中,让人难以寻觅。

怎么样,《山海经》是不是一本让人垂涎三尺的“异兽食谱”呢?我们看到《山海经》在描述这些珍禽异兽的同时,总是会有“食之”这两个字随之出现,真是不得不佩服古人“神农尝百草”的精神。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反思,很多曾经出现过的动物,如今早已经销声匿迹,就像《山海经》中的那些飞禽走兽,虽然有的可能来源于神话传说,有的却是有原型可以考证的,但是大多都已绝迹,一个物种的出现与消亡,往往离不开“天灾人祸”四个字,环境和气候的变化,以及适者生存的定律自然有之,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和人类活动有关。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