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新生儿期的肝炎病毒感染主要是指HBV感染其中大部分呈慢性经过,常可持续不愈,成为慢性携带者或慢性肝炎,严重影响儿童的健康。此症与慢性肝功能衰竭的关系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新生儿乙肝疫苗注射至少有10%会失败,单位乙肝免疫球蛋白只能有效保护3个月,母儿乙肝病毒传播不只是在宫内和分娩中。
新生儿乙肝
一、新生儿注射乙肝疫苗都能产生抗体吗?
乙肝疫苗是按照乙肝病毒的外膜蛋白、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制备的。病毒的外膜蛋白中有两个成分:前S1和表面抗原。乙肝传染必须前S1带着整个病毒侵入人肝细胞;表面抗原被人体淋巴细胞摄取后产生表面抗体。淋巴细胞产生的前S1抗体能阻止病毒侵入肝细胞;表面抗体能预防乙肝病毒传染。
当前乙肝疫苗只用表面抗原、不用前S1制作。超过一成的新生儿对表面抗原疫苗不敏感,如果疫苗中含有前S1成分,几乎所有的新生儿都能产生外膜蛋白抗体。
为什么疫苗制备不加前S1成分呢?那是因为性价比不合算。假如幼儿园的小朋友中9个有表面抗体、1个没有抗体的叫做易感儿。又假如幼儿园进来一位“大三阳”有传染性的人,1个易感儿被周围9个免疫儿隔开,也很少能被感染了。个别易感小儿在社会中被感染、加很少数小儿被母婴感染,构成当前我国小儿约1%乙肝病毒感染的流行率。
二、乙肝疫苗与免疫球蛋白的免疫作用有什么不同?
按0–1–6个月方案注射乙肝疫苗,每注射1针小儿产生的抗体略低于30%,到6个月完成全方案,才能产生最高水平的表面抗体。小儿注射疫苗后由自己的淋巴细胞产生表面抗体,称为“主动免疫”。
举成人为例,“大三阳”感染者的配偶如果是没有抗体的易感者,健康成年人极少能被传染,病毒侵入(如同注射乙肝疫苗)反而产生了免疫,新婚易感配偶1年后大都会产生表面抗体(也是主动免疫)。一旦“大三阳”感染者病毒转阴了,配偶没有病毒刺激,就自动停止产生抗体,留下的表面抗体逐渐降低,3~4年后转阴。但产生过抗体的淋巴细胞已经有了免疫记忆,如果“大三阳”感染者的病毒又反弹了,配偶的抗体1周内就会飙升。所以只要主动免疫成功无需再加强疫苗注射,当然也不必再检查。
回到小儿,如果家里有乙肝病毒水平很高的人,疫苗方案还没有完成前就有可能被传染,必须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乙肝免疫球蛋白是从表面抗体很高的献血员血液提取、经浓缩制备的,是很纯的表面抗体,新生儿注射单位(1针)后能立即保护,有效保护水平可以维持3个月。因为抗体不是自己的淋巴细胞产生的,注射球蛋白获得的称为“被动免疫”。
三、母儿日常生活中的传染?
日常生活密切接触,病毒携带者可经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包括湿疹、疥疮、口腔溃疡或糜烂),把病毒直接移植到易感小儿的破损处。也可能沾染一些玩具或家具,妇女的内裤(尤其是月经期)可污染洗衣机或盆具,乙肝病毒有很强的生活力,在体外可存活1个月。幼儿常磕磕碰碰而受微小外伤,玩具常作为传递病毒的载体。“大三阳”的携带者有较高病毒含量,释放大量病毒污染环境表面。